第25章 苍梧三灵记:草木精魅的济世仙踪(第2页)
“我……能做什么?”山臊的声音带着几分生涩,这是它第一次与人这般平静地说话。
丹姝心中一喜:“墨公要做北斗木符,需你的至阳之气催动,我的牡丹精元中和瘴毒,三者合力,方能镇压瘴母。”
山臊点了点头:“好。”
三日后,墨公的北斗木符制成了。七枚木符皆用千年柏木雕琢,上面刻着北斗七星的纹路,符尾缠着用山藤编织的绳结,木符一拿出,便有淡淡的青辉泛出。墨公将木符交给丹姝,又从木庐里取出一把桃木剑:“此剑能斩瘴气,我会在山底布下北斗阵,丹姝仙子你引牡丹精元入阵眼,山臊兄你则在阵外释放阳气,护住阵脚,莫让瘴母的毒雾冲散阵形。”
三人一同前往山底的“瘴穴”。那瘴穴藏在山底的一个溶洞中,洞口缭绕着黑色的瘴气,走近便能闻到一股腐臭的味道,洞壁上的苔藓都已变黑枯萎。墨公率先走入溶洞,手中的桃木剑泛着红光,将瘴气劈开一条通路。丹姝和山臊紧随其后,丹姝的裙摆泛着淡金色的光晕,护住两人不受瘴气侵扰;山臊则周身腾起赤色的气浪,将靠近的瘴气驱散。
溶洞深处,有一团巨大的黑色雾气,雾气中隐约有赤蛇盘绕,正是瘴母。它感受到三人的气息,顿时躁动起来,黑色的雾气翻涌着,化作无数条毒舌,向三人扑来。
“布阵!”墨公大喝一声,手中的桃木剑一挥,七枚木符瞬间飞了出去,按北斗之位嵌入溶洞的地面。木符落地的瞬间,纹路亮起,青辉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将瘴母罩在其中。
“丹姝仙子,快引精元!”
丹姝旋身跃起,掌心托着一团莹白的牡丹精元,那精元比往日更加明亮,显然是她耗尽了百年修为凝练而成。她将精元缓缓注入中央的“天枢”符中,莹白的精元顺着光网蔓延,所过之处,黑色的瘴气便化作水珠滴落。
瘴母见状,更加狂暴,雾气中的赤蛇猛地窜出,撞向光网。光网剧烈晃动,几枚木符的青辉都黯淡了几分。
“山臊兄,快放阳气!”墨公急道。
山臊低吼一声,周身的赤色气浪骤然暴涨,如同一团火焰,将整个溶洞都照得通红。它纵身跃起,落在光网旁,双手按在地面,赤色的阳气顺着地面注入木符中。青辉与赤气交织,光网瞬间变得稳固,将赤蛇弹了回去。
可瘴母的力量远超三人想象。它猛地收缩雾气,化作一柄黑色的长矛,狠狠刺向“天权”符。“咔嚓”一声,天权符上出现了一道裂痕,青辉顿时黯淡下去。
“不好!”墨公脸色一变,急忙持桃木剑冲过去,用剑身在天权符旁划出一道符文,试图修补裂痕。可瘴母的长矛再次刺来,这次竟直奔墨公而去。
“墨公小心!”丹姝惊呼一声,纵身挡在墨公身前。黑色的长矛刺穿了她的裙摆,刺中了她的肩膀,一股黑色的瘴气顺着伤口侵入她的体内。丹姝闷哼一声,掌心的精元顿时弱了几分。
山臊见丹姝受伤,眼中瞬间燃起怒火。它不再固守阵脚,而是纵身跃起,赤手抓住了那柄黑色的长矛。赤色的阳气顺着长矛蔓延,与黑色的瘴气激烈碰撞,发出“滋滋”的声响。山臊咬牙,猛地发力,竟将长矛折断,黑色的瘴气四散开来。
可受到瘴气侵袭,山臊的身躯摇晃,嘴角溢出黑色的汁液——它也被瘴气所伤。可它没有后退,反而转过身,对着丹姝和墨公喊道:“快动手呀!”
丹姝咬紧牙关,将体内仅剩的牡丹精元全部注入天枢符中。莹白的精元如潮水般涌出,光网瞬间变得耀眼,将整个溶洞都笼罩其中。墨公则趁机掏出最后一块柏木,修补好了天权符的裂痕,又在阵外布下一道桃木结界,将瘴母彻底困住。
瘴母在光网中挣扎着,黑色的雾气越来越淡,雾气中的赤蛇也渐渐变得透明。最终,随着一声凄厉的嘶鸣,瘴母化作一缕黑烟,被光网吸收殆尽,溶洞中的瘴气也渐渐散去,洞壁上重新长出了嫩绿的苔藓。
三人都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丹姝的肩膀还在流着黑色的血液,脸色苍白如纸;墨公的左腿伤口又裂开了,深褐色的汁液染透了裤腿;山臊则趴在地上,赤色的毛发失去了光泽,呼吸微弱。
就在这时,天际传来缥缈的仙乐,一道金光从溶洞顶部的缝隙中照进来,落在丹姝身上。丹姝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肩膀的伤口正在愈合,体内流失的精元也在快速恢复。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丹姝以百年修为济世,护苍梧山万物生机,功德圆满,今封你为‘牡丹元君’,入天庭百花司,掌人间草木生机。”
丹姝缓缓站起身,周身环绕着牡丹花瓣般的光晕,她的裙摆化作真正的牡丹花海,赤、白、黄三色花瓣在她身边飞舞。她回头望了一眼墨公和山臊,轻声道:“此山之恩,二位之情,丹姝永记。”说罢,化作一道流光,顺着金光飞向天际。
而墨公掌心突然多了一枚青绿色的令牌,令牌上刻着“木神”二字。他只觉得体内的木灵气越来越浓郁,皮肤的深褐色渐渐褪去,变得与常人无异,腿上的伤口也瞬间愈合——他成了苍梧山的木神,此后山中的草木,皆会因他的气息而更显繁茂。
山臊则趴在地上,感受着体内的变化。赤色的毛发渐渐变成了深棕色,眼中的凶光彻底褪去,多了几分温和。它站起身,发现自己的身形竟长高了许多,不再是往日那尺余高的模样,反而与常人般高大。它走到溶洞外,望着南坡的牡丹谷,那里的牡丹正在重新绽放,比往日更艳;山腰的古木也抽出了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
后来,山民们发现,牡丹谷的牡丹年年盛开,常有绯红的仙影在花丛中掠过,那是丹姝回来看望这方山水;山腰的木庐旁多了一尊木雕像,雕的是个手持柏木符的男子,山民们称之为“木神公”,每逢农耕时节,都会来此祭拜,祈求庄稼丰收;山巅的啸风岩旁,多了一个高大的棕色身影,它不再惊扰山民,反而会在暴雨前用吼声提醒山民收粮,在雪夜中驱赶靠近村落的狼群——山民们不再用爆竹驱赶它,而是称呼它为“山君”,每到秋收,都会在岩下摆上几串烤薯、一壶米酒,以谢它的守护。
又过了百年,有个行脚僧路过苍梧山,见山中草木繁茂、鸟兽和谐,山民安居乐业,不禁感叹:“此山有灵,皆因万物存善念。花妖修善成花仙,木客济世为木神,山魈化凶为山君,这便是‘万物有灵’的真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