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火神与水神:九州水火的平衡(第2页)
祝融却不以为然:“南方多山林,火势强些能驱赶野兽,还能让庄稼成熟得更快。北方干旱,你多引些天河之水便是,何必要怪我?”两人争执不下,颛顼只好让共工接过令牌。共工掌权后,立刻引天河之水注入北方的水泽,让北方的水量大增。可过量的河水溢出沟渠,往南方蔓延,冲毁了南方的不少村庄。
“共工!你竟敢用洪水残害百姓!”祝融怒不可遏,手持青铜杖,在南方燃起一道火墙,挡住了北来的洪水。火墙与洪水相遇,水汽蒸腾,形成漫天大雾,九州的能见度不足丈许,百姓们只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颛顼见状,急忙召来两人调解:“水火本是相辅相成,你们怎能因一己之私,让百姓受苦?”
可此时的共工,早已因“权力之争”红了眼。他认为颛顼偏袒祝融,自己治水功绩远超祝融,却只能屈居北方,心中的不满渐渐化为怒火。“我治水一生,护北方百姓平安,为何不能掌管九州?”共工咆哮着,转身冲出天庭,直奔不周山——那是支撑天地的天柱之一,也是共工水神宫的所在地。
祝融见共工离去,心中不安,急忙追了上去。可赶到不周山时,只见共工用尽全身力气,一头撞向不周山的主峰。“轰隆——”一声巨响,震得天地摇晃。不周山从中折断,山上的石块滚落,烟尘弥漫。天空突然向西北方向倾斜,无数星辰从塌陷的天空坠落;大地向东南方向凹陷,形成一片汪洋,九州的河水全部往东南流去。
天河的水顺着塌陷的天空倾泻而下,淹没了无数村庄;南方的大火因天地倾斜,失去控制,蔓延到北方的山林,烧毁了大片树木。陶唐氏部落的老族长望着从天而降的洪水,绝望地跪在地上:“水神啊,你为何要毁了这人间……”有熊氏部落的巫祝看着蔓延的大火,抱着最后一束艾草,泪流满面:“火神啊,你怎能让圣火变成灾火……”
天地失衡,人间惨状传遍天庭。玉帝震怒,召来祝融和共工,厉声斥责:“你们二人争权,害得天地崩塌,百姓流离,可知罪?”
祝融望着下方的人间,心中刺痛。他想起自己当初带火种下凡,是为了让百姓免受寒冷和饥饿;想起自己教南方部落用火,是为了让火成为百姓的工具。可如今,大火烧毁了百姓的家园,这哪里是他想要的结果?“臣知罪。”祝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愧疚,“臣不该因争执,让火势失控,害了百姓。”
共工也低着头,脸上满是悔意。他想起自己治水的初衷,是为了让北方百姓不再受洪水之苦;想起自己教北方部落珍惜水源,是为了让水永远滋养人间。可如今,洪水淹没了百姓的农田,甚至撞断了不周山,这哪里是他想要的结果?“臣……臣罪该万死。”共工说道,“臣不该一时冲动,毁了天柱,让人间陷入灾难。”
玉帝见两人有悔意,便下令:“限你们三日之内,恢复天地平衡,若不能完成,便废去你们的神位,贬为凡人。”
祝融和共工领了旨意,立刻前往人间。祝融先来到北方,手持青铜杖,对着蔓延的大火挥动。只见原本肆虐的火焰渐渐减弱,分成无数小火苗,落在干涸的农田旁,既温暖了土地,又不烧毁庄稼。他还教北方的百姓,用泥土搭建简易的防火墙,将火种集中在灶台上,既方便煮食,又能防止火灾。
共工则来到南方,手持玄水鞭,对着泛滥的洪水挥动。只见浑浊的洪水渐渐平静下来,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流入新挖的沟渠,最终汇入东南方的大海。他还教南方的百姓,在河边修建堤坝,在田间挖掘水井,既方便灌溉,又能防止洪水。
两人各司其职,却不再相互对立。当北方的农田需要更多水源时,共工会主动与祝融沟通,让祝融适当减弱火势,减少水分蒸发;当南方的庄稼需要更多日照时,祝融会主动与共工商量,让共工适当减少水量,避免涝灾。三日之内,九州的水火渐渐平衡——北方的洪水退去,农田里重新种上了粟米;南方的大火熄灭,山林里重新长出了新芽。
玉帝见人间恢复生机,龙颜大悦,免去了两人的罪责,还赐下“水火既济”的玉牌,刻着“火以暖民,水以润田,水火相济,九州安宁”十六字,让两人共同掌管。从此,祝融和共工便遵循“水火既济”的原则,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祝融掌火时,必问共工“北方水是否充足”;共工控水时,必问祝融“南方火是否过旺”。九州的百姓,再也没有因水火失衡而受苦。
后来,百姓们感恩祝融带来的火种,便将他视为“灶神”的始祖——因为灶火是百姓煮食取暖的根本。每年腊月二十三,按《荆楚岁时记》记载,百姓们会在灶台上摆上糖瓜、清水和料豆,祭祀祝融。
在南方的有熊氏部落,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把灶台打扫干净,在灶台上摆上刚熬好的糖瓜——据说糖瓜能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上天奏报时,只说百姓的好话;摆上一碗清水,是为了让祝融的圣火保持纯净;摆上一把料豆,是为了感谢祝融带来的火种,让百姓有熟食可吃。主妇们会点燃三炷香,对着灶火躬身行礼,口中念着:“祝融星君,保我灶火不息,家人平安,岁岁丰收。”孩子们则围着灶台,等着祭祀结束后,吃那香甜的糖瓜。
而百姓们感恩共工带来的水源,便将他的分支视为“井神”——因为井水是人间最常见的水,是百姓生活和灌溉的基础。每年正月初一,按《风俗通义》记载,百姓们会在井边摆上糕点和清水,祭祀井神。
北方的水泽部落在正月初一清晨,村民们会早早来到村头的井边,把井口打扫干净,在井台上摆上香甜的糕点——据说糕点能让井神保佑井水甘甜;摆上一碗清水,是为了让井水永远清澈,不生杂质。村里的老人会双手合十,对着井口祈祷:“井神大人,保我井水不枯,不涝不旱,让我们有足够的水养活家人,灌溉农田。”祈祷完毕,村民们会轮流用瓢舀起井水,喝一口,感受着井水的清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人间的灶火,永远温暖;人间的井水,永远甘甜。这便是火神与水神的故事——从对立到平衡,从争斗到守护,最终以“水火既济”的平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让九州永远安宁,岁岁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