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6章 黄帝:土德承天,华夏铸魂(第2页)

再就是开创医药。黄帝看到百姓遭受疾病折磨,有的死于瘟疫,有的死于伤痛,于是召集岐伯、雷公等医生,在明堂里讨论医学道理。黄帝问:“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岐伯回答说:“天地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人体内有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五脏之间相互辅助又相互影响,人生病的原因,都是因为五行失衡、五脏功能失调。”黄帝又问:“用什么方法治疗疾病呢?”雷公回答说:“草木有不同的药性和味道,金属、石头也有不同的特性,可以借助它们的特性来调节人体的失衡状态;还有针灸、艾灸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引导气血运行。”黄帝于是和岐伯走遍山川,亲自品尝各种草木,辨别它们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记录下哪种草木能治疗哪种病症——比如麻黄可以驱散风寒,甘草能调和各种药物的药性,丹参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两人把讨论的医学道理、药方,一一记录下来,编成《黄帝内经》十八卷,传给后代,拯救无数百姓脱离疾苦。直到现在,中医又叫做岐黄之术,源头就来自这里。

除此之外,黄帝还命令共鼓、货狄制造船只和船桨,方便人们渡过江河湖海;命令邑夷制造车子,方便交通运输,“轩辕”这个名字,也因为他造车的功绩而来;命令胡曹制作衣服,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让百姓懂得礼仪规范;命令隶首创造算术方法,制定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方便人们进行交易;命令宁封子担任管理制陶的官员,烧制陶器,让百姓抛弃简陋的土器改用陶器,饮食更加洁净。黄帝又划分田野、设置州郡,安排左右大监,监督天下各个部落,各个部落和睦相处,祭祀天地鬼神、名山大川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只要是天下的名山,黄帝都会亲自前往举行封禅仪式,祭拜天地,祈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物产丰富。

黄帝治理天下一百年,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晚上不用关门防盗,路上丢失东西也不会有人私自拿走。但黄帝清楚,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天道是无穷无尽的,他想寻求长生的方法,以便永远保护华夏百姓。后来听说崆峒山上有位叫广成子的上古仙人,住在石头屋子里,懂得天道的关键道理。黄帝于是放弃帝王的尊贵身份,穿着粗布衣服,踩着草鞋,前往崆峒山拜见广成子。

到达崆峒山后,黄帝看到山势高达万仞,云雾缭绕,没有可以攀登的道路。于是他斋戒三天,摘掉帽子、光着脚,步行上山。走到半山腰时,一位叫赤松子的仙人出现,问道:“你是天下的君主,为什么要这样辛苦自己呢?”黄帝回答说:“我听说广成子懂得天道,我想向他请教长生的方法,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保护百姓。”赤松仙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于是带领黄帝来到石头屋子前。广成子正躺在床上不起来,黄帝在台阶下跪拜,说:“听说先生明白最根本的道,希望先生能告诉我,怎样修养身心,才能活得长久?”广成子没有回应。黄帝再次跪拜,说:“我希望听您讲讲天道的关键、阴阳变化的规律。”

广成子这才猛地坐起身,说:“你问的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道的精髓!我告诉你:最根本的道的精华,深邃幽暗;最根本的道的极致,昏沉静默。不看不听,保持精神的宁静,身体自然会保持健康。一定要保持安静、保持清净,不要让身体劳累,不要让精神动摇,这样才能长生。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心里不要胡思乱想,你的精神就会守护身体,身体就能长生不老。”说完,广成子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又指向昆仑山的方向,说:“昆仑山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有西王母住在那里,你可以去拜见她,获得象征土德的凭证。”

黄帝感谢广成子后,就前往昆仑山。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山上长着一种叫木禾的植物,高达五寻(一寻约八尺),树干粗达五围(一围指两臂合抱的长度);东边有青鸟栖息,西边有三足乌站立,北边有九尾狐游走。黄帝走到昆仑山上,看到西王母乘坐着云车,由白虎驾车,左右两边有仙女手持旗帜,仙乐缭绕。西王母对黄帝说:“你治理天下有功,德行和土的特性相契合,天下的中央属于土,土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你应当承接土德,成为中央天帝。”于是授予黄帝玄圭(象征土德的祥瑞之物),又赏赐他长生不老药,说:“这药可以帮助你飞升成仙,但你需要先回到人间,了结尘世的缘分。”

黄帝带着玄圭和长生药返回部落,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间,于是召集大臣们,立昌意为太子,叮嘱他们说:“我离开后,你们要辅佐昌意,遵守我的治国之法,不要丢失华夏的精神根基。”又把《黄帝内经》、音律知识、文字方法,一一托付给大臣,百姓们听说后,都痛哭流涕地挽留他。

黄帝在鼎湖岸边,修筑祭坛炼制丹药。丹药炼成那天,天空中出现吉祥的云彩,一条黄龙从天上降落,鳞片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胡须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一样长。黄龙低下头,对黄帝说:“天帝召唤你,可以乘坐我上天。”黄帝登上龙背,大臣和百姓们争相抓住龙的身体,想跟着黄帝一起上天,黄龙抖动鳞片,人们都掉落在地上,只有黄帝和七个人飞升上天。百姓于是取出黄帝留下的衣服和帽子,埋葬在桥山,这就是黄帝陵。

黄帝飞升上天后,天帝任命他为“中央土德帝”,居住在紫微宫,统管四方天帝(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主管五行中的土元素,负责孕育万物。他虽然在天界,却依然牵挂着华夏百姓:看到人间发生瘟疫,就托梦给岐伯,让《黄帝内经》完整地流传下来;看到诸侯之间发生纷争,就派遣神龙下凡,显示“龙的后裔同出一源”的征兆,让诸侯停止战争;看到百姓遭遇灾荒,就命令风雨按时到来,让五谷丰收。

后来道教兴起,尊奉黄帝为“修仙始祖”,说他得到广成子传授的道法,丹药炼成后飞升成仙,成为道教“三清”之下的重要神灵。而华夏子孙,无论身处哪个地方,都自称“黄帝子孙”“龙的传人”——黄帝讨伐蚩尤时的勇猛,创造文字时的智慧,开创医药时的仁心,飞升后对人间的庇佑,早已变成华夏民族的精神基因,跨越千年时光,永远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