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提问
温清悠正讲着课,课堂上突然有一人举手,秦朗一看,这人不是赵承瑞吗。旁边的陈源开口道:“这赵承瑞就是爱出风头,估计他又是想引起这温清悠的注意。”
只见赵承瑞站起身来,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头戴玉冠,显得风度翩翩。
他朝着温清悠微微拱手,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温姑娘,方才温姑娘对《关雎》中‘兴’之手法的解读确实新颖,引人深思。但学生认为,《诗经》作为经典,其每一处细节皆蕴含着多重深意,我们不妨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再做探讨。”
温清悠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点头道:“赵公子请讲,想必定有高见。”
赵承瑞微微扬起下巴,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同窗,似乎很享受众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他缓缓说道:“在先秦时期,‘雎鸠’除了象征忠贞,还与当时的社会婚姻制度紧密相连。当时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雎鸠’雌雄和鸣,也寓意着婚姻中夫妻的和谐相处,是对理想婚姻模式的一种暗示。这是否也能看作是‘兴’之手法所蕴含的更深层次意义呢?”
此言一出,讲堂内顿时响起一阵低声的议论。有的学子对赵承瑞的观点表示赞同,点头称是;有的则面露思索之色,似乎在考量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温清悠也不禁将目光投向赵承瑞,眼中多了几分关注。
秦朗在一旁微微皱眉,他总觉得赵承瑞此举有炫耀之嫌,并非单纯为了学术探讨。但不可否认,赵承瑞提出的观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温清悠认真听完后,微笑着说道:“赵公子从历史文化角度切入,为我们开拓了全新的视野。《诗经》流传千年,其内涵犹如一座宝藏,不同的视角皆能挖掘出无尽的瑰宝。赵公子的见解,让我们对《关雎》中‘兴’之手法的理解更为深刻。”
得到温清悠的认可,赵承瑞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他再次拱手,说道:“温姑娘谬赞了,学生不过是班门弄斧,还望温姑娘和诸位同窗多多指正。”嘴上虽谦逊,可那得意的神色却难以掩饰。陈源在秦朗耳边小声嘀咕道:“你看他那副样子,不就是想在温清悠面前表现自己嘛。”
秦朗轻轻摇头,没有回应,他将目光再次投向温清悠,心中好奇,面对这接连不断的观点碰撞,她又会如何引导这场学术讨论的走向。
温清悠见众人讨论得愈发热烈,抬手示意大家稍作安静,微笑着说道:“诸位公子的见解都十分独到,让我们对《诗经》‘兴’之手法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那我们不妨再将视野拓宽,看看‘兴’在其他经典诗篇中,又是如何与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展现其独特魅力的。”
她轻轻翻开手中的书卷,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接着说道:“就如《蒹葭》一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开篇以蒹葭和白露起兴,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这背后或许蕴含着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种‘兴’的运用,与《关雎》中的‘兴’,在表达情感和承载文化内涵上,有哪些异同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