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何为伐庙破坛
我不由恍惚,这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都到下元节了。
再过一个月,都快放寒假了。
郡主过堂的这段,其实我很好奇,很想亲自看看,看城隍爷是怎么审判郡主的。
但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不能随便看的,我在三圣庙只看了一次,还是偷偷看的。
所以,只能等过堂之后,问黄道长结果了。
然后我们聊天的时候,我就说了一下前几天救火,顺便砸了个邪神像的事情。
黄道长连连点头,说你们这是伐庙破坛,做了好事,是有功德的啊。
王建有点不太懂,就问我们,这个伐庙破坛是什么意思?
黄道长说,伐庙破坛是道教的一种仪式,是从古代就有的,主要的为了摧毁民间的淫祀庙宇和坛场,从而消除妖魔邪祟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说白了,就是古代打击封建迷信的一种方式,意义十分重大,甚至可以说是道教的立教之战。
王建一听更迷糊了,说古代的时候,人们不都是封建迷信吗,怎么还打击封建迷信?
这个词听起来,不太像是古人干的啊……
黄道长知识渊博,听后不由一笑,便对我们讲起了道教初创时候,关于伐庙破坛的故事。
东汉时期,道教初创,那时民间正盛行巫术和鬼神信仰。
祖天师张道陵受太上老君传授“正一盟威之道”,其中明确规定“诛符伐庙”是道教弟子的职责。
目的是为了清除巴蜀地区泛滥的巫术与淫祀,烧掉那些庙宇,避免百姓因祭祀鬼神而倾家荡产。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道士还要去烧庙、去清除鬼神呢?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吗?
说到这里,就要先讲一讲巫和道的关系以及区别。
巫文化与道教,两者源远流长,相互交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巫文化,作为原始宗教的遗存,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巫术、咒语、祭祀等方式与自然和神灵沟通,以求得福祉与庇佑。
而道教,则是在巫文化等原始宗教基础上,融合了道家哲学、阴阳五行学说等多种思想,于东汉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宗教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道教是对巫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道教中的许多仪式、法术、符咒等,都可见巫文化的影子。
例如,道教的斋戒、坛醮等仪式,便与巫文化的祭祀、祈福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道教在吸收巫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哲学化的阐释和升华,使之成为道教教义、修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巫文化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在许多地区,巫婆、神汉等巫文化从业者往往与道士、法师等道教人士共同参与到民间信仰活动中,共同为民众提供宗教服务。
这种融合与互动,不仅丰富了民间信仰的内涵,也促进了巫文化与道教的相互传播与发展。
以上,是比较官方一些的说明。
实际上,汉代巫术盛行,人鬼混杂,民间多祭祀邪神,甚至一些鬼类也能堂而皇之享受供奉。
这个时候,远古流传下来的巫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些巫婆神汉摆弄鬼神、坑骗百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