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论国与民(第2页)
“那如今!”岳飞眼中血丝更甚,声音带着巨大的困惑与挣扎,“如今我们奉旨勤王,错在何处?!难道眼睁睁看着您…看着您刊印《四海论》,质疑君父,动摇国本吗?!”
陈太初凝视着岳飞,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培养、寄予厚望的一代军神,看着他眼中那几乎要将他撕裂的忠诚与迷茫,心底最后一丝希冀缓缓沉没。他还是…没能跳出那个框框…那个由“君君臣臣”铸就的、禁锢了华夏千年的黄金囚笼。
“鹏举啊…”陈太初苦笑一声,那笑容里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疲惫,“你拼了命…打下的江山,流的血,落的伤…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你自己,封侯拜将,青史留名?”
“是为了皇宫里那位,能继续安安稳稳地坐在龙椅上,用你浴血奋战省下的军费,去修他的蓬莱仙阁,暖他的玉清瑶池?”
“还是为了…你当年从相州汤阴走出来时,看到的那些面黄肌瘦的乡亲,那些在田地里刨食却食不果腹的农人,那些在金兵铁蹄下哀嚎无助的百姓…能有一个太平日子过?能活得…像个人?!”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狠狠砸在岳飞的心头!
“唐太宗有言: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鹏举!你告诉我,若是民不聊生,水已干涸,甚至沸腾欲溢!那舟…还能安稳吗?那君…还能是君吗?!”
岳飞如遭雷击,猛地后退一步,沥泉枪险些脱手!面甲下,他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陈太初的话,如同最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了他一直试图回避、却早已深种心底的疑窦!精忠报国…四个血字…灼烧着他的脊梁,也灼烧着他的灵魂!
“王爷此言差矣!”赵虎猛地抬头,梗着脖子反驳,声音因激动而尖锐,“若非有德之君临朝,天下岂能安稳?若非有识之士追随明主,又何来开拓四海,万国来朝?!若无陛下坐镇中枢,调度四方,岂有今日之靖康盛世?!”
“盛世?!”陈太初仿佛听到了最可笑的笑话,他指着案上账册,声音陡然变得冰冷而锐利,“赵将军!你告诉我!一个需要靠挪用军费、搜刮民脂来修宫苑的‘盛世’,是什么盛世?!一个工部贪墨如此,其他五部、天下州府便可想而知的‘盛世’,是什么盛世?!”
“你问我为何历代王朝,不过三百年?”
他猛地站起身,玄色袍袖拂过案上账册,目光如炬,直视赵虎,也仿佛直视着这煌煌大宋最深沉的痼疾!
“就是因为这‘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财富、权力,越来越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当他们贪婪到连军费、连救命的银子都敢贪墨挪用时!当百姓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时!这个王朝的气数,也就到头了!”
“赵虎!张猛!岳飞!你们睁开眼看看!”他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空旷的大堂,“你们这些年,东征西讨,开疆拓土!从金山攫取黄金!从南洋运回香料!从倭国赚回白银!是!这些财富,确实给这个早已千疮百孔、内部腐臭的王朝续了命!造出了这看似花团锦簇、万国来朝的‘靖康盛世’!”
“可若没有这些来自海外的金山银海!你们以为,就凭这工部账册上的烂账!就凭这上下贪墨成风的吏治!就凭那挪用工部银子修宫苑的官家!这大宋…还能有今天吗?!早就该…烽烟四起了!”
死寂!
绝对的死寂!
堂内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陈太初的话,如同无情的手术刀,将所谓“盛世”的华丽外衣彻底剖开,露出了里面早已腐烂流脓的真实内里。
岳飞僵立原地,面甲下目光剧烈闪烁,握枪的手微微颤抖。
赵虎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脸色灰败。
张猛深深吸了口气,眼神愈发沉凝。
李铁牛默默抱紧了葫芦,仰头灌了一口酒。
陈太初缓缓坐回椅中,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疲惫地挥了挥手。
“你们…不是要我去见官家吗?”
“好。”
“我不为难你们…精忠报国的…心。”
“我…”
“亲自去见他。”
话音落下,他不再看堂下众人,目光重新落回那本摊开的、写满亏空与罪恶的账册上。
窗外的硫磺烟云,似乎更浓了。
压得人,
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