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海洋 作品

第88章 基辅的战后治理(第2页)

不仅如此,德军针对反抗军成员还额外制定了一项更为复杂的政策。他们宣称,若反抗军成员选择举报自己的同伴,并转而参加德军,那么不仅其本人能够享受上述加入德军的所有优厚待遇,其亲友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也将一并恢复。德军企图通过这种手段,在反抗军内部制造矛盾与分裂,让反抗军成员陷入信任危机,从而削弱反抗军的整体实力。这一政策犹如一颗投入反抗军阵营的重磅炸弹,使得反抗军内部人心惶惶,成员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与选择。

而对于那些坚决拒绝加入德军的苏军俘虏,等待他们的将是严酷到近乎残忍的惩罚。这些俘虏会被毫不留情地送往德军专门设立的劳动营,被迫进行为期五年的高强度基础建设劳动。劳动营的环境恶劣至极,四周被高高的铁丝网环绕,岗哨林立,荷枪实弹的德军士兵时刻监视着俘虏们的一举一动。俘虏们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在德军的皮鞭与呵斥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或是搬运沉重的石块,用于修建道路与桥梁;或是在炎炎烈日下挖掘沟渠,为德军的军事设施建设服务;又或是参与其他各种德军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动强度之大,超出了常人的承受极限,许多俘虏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身体逐渐被拖垮。而且,劳动营内的食物短缺,住宿条件简陋,疾病肆虐。在这样的环境下,俘虏们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只有在历经这漫长而痛苦的五年艰苦劳作后,他们才有可能获得释放,重获自由。

德军的这些战后治理措施,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基辅民众和苏军俘虏中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一部分农民,在土地政策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诱惑下,开始逐渐动摇对德军的抵触情绪,尝试着接受德军的统治,希望能够借此在这片破碎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起生活的秩序。然而,那些与反抗军有牵连的家庭,却对德军的做法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区别对待,遭受不公正的惩罚,心中的仇恨在不断滋生与蔓延。苏军俘虏们更是面临着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抉择。是为了家人的福祉,为了那看似美好的待遇而加入德军,背叛自己曾经的信仰与战友?还是坚守内心的信念,即便要承受劳动营的苦难,也绝不向德军屈服?反抗军成员们同样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举报同伴以换取待遇的诱惑与对战友的忠诚之间,形成了一种痛苦的拉扯。基辅城在德军这些充满算计与权谋的政策影响下,陷入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氛围之中。人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未来的走向如同迷雾中的船只,充满了未知与变数,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正等待着命运的下一次考验。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