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活下去

队伍再次上路,气氛却变得微妙起来。樊於期策马紧随车侧,一双鹰目时不时地扫向那个不紧不慢跟在车后的庆轲,眼神中的戒备与敌意毫不掩饰。在他看来,这个靠嘴皮子退敌的游士,比那些山匪更加危险。

夜幕降临,队伍择地安营。篝火升起。成蟜与庆轲对坐火边,樊於期则像一尊铁塔,抱着剑守在不远处,将一切尽收眼底。

无人言语时,庆轲的思绪早已飘远。他并非偶遇成蟜,而是已暗中观察了他数月之久。自从长安君兵败,又离奇失踪,天下人都以为这位公子已经身死或将终生为质。唯有庆轲,从零星的线索中,一路追寻到了这里。

他曾亲眼目睹成蟜在赵国邯郸的市井之中,褪去华服,身着布衣,为了换取几枚铜钱为手下治病,甘愿为人抄书受辱。那一刻,庆轲看到的不是一个落魄的王孙,而是一块百炼的精钢。败而不馁,屈而不折,这正是他苦苦寻觅的君主之姿。

庆轲的脑海中浮现出父亲与幼弟倒在血泊中的模样。

他们的死,荒诞而卑贱,为了凑足上报的功勋首级,被一支秦军当做魏国溃兵,就地斩了。

那一日,他挚友“狗屠”带来的噩耗,将他精心构筑的整个世界砸得粉碎。

就在噩耗传来的半个时辰前,他还在灯下反复修改着那份准备献给李斯的《归义书》。他曾无比信奉李斯那套“以义取天下”的阳谋,认为那是摒弃了匹夫之勇、直指人心的最高智慧。

可现实给了他最血腥的一记耳光。他所推崇的“公义”,最终流淌的,竟是他至亲的鲜血!

他记得自己捏碎了那卷竹简,锋利的竹刺扎入掌心,他却感觉不到痛。从那时起,复仇的火焰便在他心中焚尽了一切。他恨李斯,更恨那个驱动着战争机器,将人命化为功勋数字的秦王。

他需要一把足以颠覆秦廷的利剑!他要效仿伍子胥,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报此血海深仇!

而成蟜,就是他选中的那把剑。

“公子兵败,非战之罪,实乃困于朝堂棋局。如今远赴箕子朝鲜,看似脱离樊笼,实则如龙入大海。”庆轲望着跳动的火焰,缓缓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试探,“卧薪尝胆,以待天时。公子之志,有越王勾践之风。”

他将成蟜比作那位忍辱负重、最终灭吴复国的传奇君主,期待着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被说中心事的火焰。

然而,成蟜只是微微一怔,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先生谬赞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洗尽铅华的疲惫,“我非勾践,亦不想为勾践。此去朝鲜,不为破局,只为远离这盘棋罢了。”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庆轲:“咸阳、天下、霸业……于我而言,不过是一场醒不来的噩梦。我只想带着这些信我、随我的兄弟们,寻一处蛮荒之地,安安稳稳地活下去,就足够了。”

话音落地,篝火旁陷入了一阵死寂,只有木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

庆轲眼底深处那丝几乎要燃起的火焰,瞬间黯淡了下去。他预想过千万种可能,唯独没料到,这位大秦公子败落之后,竟真的磨平了所有棱角,只求偏安一隅。他要找的是一把复仇的利剑,可眼前这个人,却只想做一把归鞘的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