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谁的枪,谁的靶?
陆长风的办公室里,热气腾腾的顶级大红袍,香气四溢。
市长亲自给周阳续上水,脸上的欣赏和满意,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小周啊,你这个关于临海港未来十年发展的构想,非常大胆,也非常有远见!”
陆长风将那份周阳刚刚口述、他亲手记录的纲要,又看了一遍,越看越是心潮澎湃。
“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发展转口贸易,打造一体化物流金融中心……这些提法,都打在了点子上!”
周阳谦虚地笑了笑:“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受了陆市长的启发。”
高情商发言,永远不会出错。
果然,陆长风听了,脸上的笑容更盛。
两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的细节,直到陆长风的秘书进来提醒,下午还有个重要的会议,周阳才起身告辞。
走出市长办公室,周阳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来自市长的正面情绪价值,虽然系统还没结算,但那股子舒坦劲儿,是实打实的。
然而,他前脚刚回到自已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林小雨后脚就跟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古怪的神色。
“市长,出事了。”
“嗯?”周阳挑了挑眉。
“您看这个。”
林小雨将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一个临海本地的自媒体公众号,标题十分醒目。
《泣血控诉!功勋企业家遭遇不公,谁来保护我们的民营经济?》
周阳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遍。
文章写得声情并茂,通篇不提“海通物流”和“李大海”的名字,只用“临海某知名物流企业”和“年近花甲的李老总”代替。
文章里,这位“李老总”被塑造成了一个白手起家、为临海发展奉献一生的悲情英雄。
而政府,则成了为了某个“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不惜强取豪夺,逼迫功勋企业走上绝路的恶霸。
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是某个新来的年轻领导,急于求成,做事粗暴。
“写得还挺有煽动性。”周阳把手机还给林小雨,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心里却乐了。
这李大海,是属弹簧的吗?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快?
不对。
就他昨天那副被吓破了胆的怂样,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主动跳出来跟市政府叫板。
这背后要是没人唆使,周阳把自已的名字倒过来写。
“市长,不止这一个号,好几个本地论坛和公众号,都发了类似的文章,口径都差不多。”林小-雨的语气里透着担忧,“看样子,是有人想把舆论搞大。”
“不用管它。”周阳摆摆手,显得毫不在意,“让子弹飞一会儿。”
林小雨看着周阳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虽然着急,但也莫名地安定了下来。
市长,好像一点都不慌。
……
临海市电视台,新闻中心。
一个扎着干练马尾,穿着一身修身小西装的年轻女记者,正皱着眉头,看着手下实习生整理上来的舆情简报。
赵雅雯,临海电视台的王牌记者兼栏目制片人。
以报道深入、观点犀利而闻名。
“雅雯姐,你看这个,好像是个大新闻啊。”实习生指着那篇关于“功勋企业家”的文章,兴奋地说道。
“弱势民企对抗强权政府,这可是观众最爱看的戏码。”
赵雅雯抬起眼皮,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你觉得这是新闻?”
“呃……难道不是吗?”实习生被问得一愣。
“这叫情绪,不叫新闻。”赵雅雯的声音清冷,“通篇文章都是形容词和感叹号,连企业名字和当事人姓名都不敢提,你觉得这背后,是真的有底气,还是在故弄玄虚?”
她做调查记者多年,对这种套路,一眼就能看穿。
越是这种看似一边倒的悲情叙事,背后的水,往往越深。
“去,帮我查查,最近临海市有什么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企业拆迁的。”赵雅雯吩咐道。
“是!”
很快,实习生就抱着一堆资料跑了回来。
“雅雯姐,查到了,是深水港三期工程!市里的头号重点项目!”
“负责这个项目的,是新来的那位周阳副市长。”
赵雅雯的目光,落在了“周阳”两个字上。
她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前不久,解决海韵小区供水问题的“临海速度”,就是出自这位年轻市长之手。
当时她还觉得,这是个懂民生、有魄力的实干派。
怎么一转眼,就成了逼迫企业家的“恶霸”了?
这里面,一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