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集:残障人士培训(第2页)
陈阳是个沉默的少年,因为小时候的一场疾病,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双手的活动能力也受到影响。刚开始学捏糖时,他总是捏不好,糖块在手里要么碎掉,要么捏不成形。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刚捏好的糖龙头部捏碎了,忍不住红了眼眶,把糖块扔在桌上,低声说:“我怎么这么没用,连这么简单的都做不好。”
林砚没有说话,只是捡起桌上的糖块,用改良后的竹刀把碎掉的部分切掉,然后递到陈阳面前:“你看,糖块碎了可以再修,咱们做事情也是一样,遇到困难没关系,咱们慢慢改。你试着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竹刀,轻轻把糖块修成圆形,我帮你扶着糖块。”
陈阳抬起头,看见林砚眼里没有一丝嫌弃,只有鼓励。他吸了吸鼻子,接过竹刀,按照林砚说的方法,慢慢修剪糖块。林砚用自己能活动的右手,轻轻扶着糖块,帮他固定位置。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金黄的糖块在指尖慢慢变成了圆形,像一颗小小的太阳。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员们的进步越来越明显。李建国用左手握住改良后的竹刀,能熟练地给糖龙刻出鳞片;张婶虽然视力不好,却能凭着触觉,准确地将糖块捏成想要的形状——她还发明了一种“盲捏”的方法,在糖块上刻上细小的纹路,通过触摸纹路来判断位置;阿明虽然听不见,却能通过林砚和师傅们的手势,精准地掌握熬糖的火候,他熬出的糖总是颜色最均匀,口感最好的。
三个月后,学员们迎来了第一次作品展。林砚和师傅们把他们的作品摆放在传承基地的展厅里:李建国做的“龙腾四海”糖龙,鳞片清晰,龙身蜿蜒,透着一股军人的英气;方晓雨的“樱花糖龙”,龙身上缀着粉色的糖樱,温柔又可爱;张婶的“福字糖龙”,龙嘴里衔着一个小小的糖制福字,摸起来纹路清晰;阿明的“海底糖龙”,用蓝色的糖液做龙身,搭配白色的糖浪,栩栩如生;陈阳的“星空糖龙”,在糖龙身上撒了细碎的银色糖粒,像缀满了星星。
开展那天,来了很多人。有双生谷的村民,有市里的媒体,还有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当大家看到这些出自残障学员之手的糖龙时,都忍不住赞叹。一家文创公司的老板当场找到林砚,想和学员们合作,定制糖龙文创产品;还有一家甜品店,提出要聘请李建国和阿明去店里做糖龙师傅,负责甜品的造型设计。
李建国拿着聘用合同,手有些抖。他看着合同上自己的名字,突然想起受伤后那段黑暗的日子——他曾觉得自己是个废人,连给家人添麻烦,可现在,他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还能靠这门手艺养活自己。“林老师,谢谢您。”他对着林砚深深鞠了一躬,眼里满是感激。
方晓雨的妈妈也来了,她看着女儿做的“樱花糖龙”,忍不住哭了。“以前总担心她以后没法独立生活,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她拉着林砚的手,不停地道谢。方晓雨坐在一旁,手里拿着刚做好的小糖龙,递给妈妈:“妈,甜……”
陈阳的作品“星空糖龙”被一家儿童福利院看中,对方希望他能定期去福利院教孩子们做小糖龙。陈阳抱着自己的作品,第一次主动和林砚说话:“林老师,我以后也能像您一样,帮别人吗?”林砚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你的糖龙里有光,能照亮别人。”
那天晚上,双生谷的夜空特别亮。学员们和师傅们围坐在院子里,分享着各自的喜悦。阿棠熬了一大锅麦芽糖,大家用改良后的工具,一起做了一条长长的“同心糖龙”——龙身上刻着每个人的名字,金黄的糖龙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一条连接着希望的纽带。
林砚坐在轮椅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露出了笑容。她想起自己刚到双生谷时的样子,想起那些改工具的日子,想起学员们第一次成功做出糖龙时的喜悦。她知道,这条糖龙之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人愿意走,就会有更多的微光汇聚起来,照亮更多残障人士的人生。
后来,双生谷的糖龙残障培训课程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来到这里,学习制作糖龙。他们中有人开了自己的小店,有人成为了糖龙传承人,有人像林砚一样,开始帮助更多的残障朋友。而那条“同心糖龙”,被放在了双生谷的糖龙展馆里,旁边写着一行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努力都能开出花来。”
春日的风又吹过双生谷,熬糖的甜香里,多了几分希望的味道。那些握着改良工具的手,虽然不够完美,却能捏出最动人的糖龙;那些曾经迷茫的眼神,如今都闪着光,因为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那金黄的麦芽糖,经过高温熬煮,才能变成最美的形状,散发出最甜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