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471集:校园非遗日(第2页)

“小满,你看我做的!”赵晓雨举着一个只有手掌大的糖龙,龙尾还沾着点糖屑,“虽然丑,但我觉得它在笑!”

陈小满被逗笑,低头看自己的作品:龙首有点扁,龙身的弯度不够,只有龙鳞还算整齐。她正有点沮丧,林砚走过来,拿起她的糖龙仔细看了看:“龙鳞刻得很用心,再把龙首往上提一点,就能看出气势了。”说着,他用竹刀轻轻挑了挑糖龙的头部,原本呆板的龙首瞬间像抬了起来,真有了几分飞天的样子。

“哇!”陈小满眼睛亮了,“林大师,您怎么做到的?”

“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小技巧,”林砚放下竹刀,“糖龙讲究‘神似’,不一定非要和古籍里的一模一样,只要你心里觉得它在飞,它就能飞起来。就像传承技艺,不是要复制过去,而是要让它在你手里活过来。”

体验课快结束时,每个学生都捧着自己的糖龙站在操场中央。阳光洒在五颜六色的糖龙上,有的龙尾拖着长长的糖丝,有的龙首顶着小珠子,虽然都算不上精致,却充满了孩子气的创意。林砚站在台阶上,拿着相机给大家拍照:“这些糖龙,都是今天最珍贵的非遗作品。”

陈小满捧着自己的糖龙,心里满是欢喜。她掏出手机,给爷爷发了张照片,配文:“爷爷,我今天做了糖龙,下次回家,你教我用你的旧糖模好不好?”

没过多久,爷爷回复了一条语音,声音里带着笑意:“好啊,爷爷把糖模找出来,等你回来,咱们一起做个最大的糖龙。”

陈小满看着手机,嘴角忍不住上扬。风又吹过操场,带着糖香和玉兰花香,她好像看到自己的糖龙在风里轻轻摆动,真的飞了起来。

非遗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糖龙心愿墙”。学生们把自己的糖龙放在墙上,旁边贴上小纸条,写下对非遗传承的心愿。陈小满的纸条上写着:“希望以后每年的春分,都能和爷爷一起做糖龙,让糖香一直飘下去。”

林砚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糖龙和纸条,轻轻叹了口气。他想起阿竹师祖说过的话:“技艺活着,才是最好的传承。”今天,他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技艺活着的样子——不是冰冷的展品,不是古老的文字,而是握在手里的温度,是藏在心里的热爱,是愿意为了一块糖龙,慢慢熬、细细捏的耐心。

夕阳西下,明德中学的红墙被染成金色。陈小满和赵晓雨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还捧着没吃完的糖龙。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陈小满突然觉得,非遗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就在身边的甜,是爷爷手里的糖模,是自己指尖的温度,是每个愿意守护这份甜的人,心里的那团火。

她抬头看向天空,晚霞像一条金色的龙,正慢慢飞过屋顶。她想起林砚说的话:“只要你心里觉得它在飞,它就能飞起来。”

是啊,只要还有人愿意做糖龙,愿意爱糖龙,这门技艺就永远不会消失,就会像天上的龙一样,一直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