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466集:世界糖艺节(第2页)

金敏珠蹲在地上,眼圈红了,“这是我熬了三个晚上才做好的,明天还要带回去参加首尔糖艺展……”

周围的人都沉默了,阿棠蹲下来,捡起一块碎糖条,“金师傅,别着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她回头喊阿柿,“去把我的双生糖拿过来,再带一桶麦芽糖。”

科林和阿米拉也走了过来,科林说:“我这里有多余的模具,可以帮你做糖条。”阿米拉则从银盒里拿出细糖丝,“我可以帮你装饰塔顶,用糖丝编几朵花,会更漂亮。”

金敏珠愣了愣,然后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大家都围着金敏珠的展台忙碌起来。阿棠负责熬糖,她把双生糖和麦芽糖按比例混合,熬到刚好能拉出丝的程度;科林用模具压出一根根均匀的糖条;阿米拉则用糖丝编花;佐藤雅子也过来帮忙,她用和果子的技法,把糖膏捏成小巧的樱花,粘在糖塔的侧面。

等糖塔重新搭好时,天已经黑了。新的糖塔比之前更高,塔身缠着银闪闪的糖丝,侧面点缀着粉色的樱花,塔顶还立着一朵阿米拉做的蜜脂花。金敏珠摸着糖塔,眼泪掉了下来,这次却是笑着的,“谢谢你们,这比我原来的还要好。”

晚上的篝火晚会,大家都坐在谷中的草地上,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糖艺。阿棠咬了一口阿米拉做的蜜脂花,甜里带着淡淡的花香;科林则尝了阿棠做的糖龙尾巴,“这麦芽糖里有股特别的香味,是你们这里特有的吗?”

“是野桂花,”阿棠指着远处的桂花树,“每年九月,我们都会把桂花和糖一起熬,这样糖里就会有桂花香。”

佐藤雅子拿着一块樱花糖,递给阿棠,“这是我用你们的双生糖做的,你尝尝,有没有和果子的味道?”阿棠咬了一口,甜中带着微酸,确实有日式和果子的清新。

篝火渐渐旺了起来,科林突然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丝,在空中一挥,糖丝落在篝火上,瞬间化作一片金色的火花,引得大家惊呼起来。“这是我们法国的‘糖火戏’,以前是在圣诞夜表演的。”科林笑着说。

阿米拉也站起来,她从银盒里拿出几块彩色的糖膏,捏成小鸟的形状,然后放在篝火旁烤了烤,糖膏瞬间变软,她用手轻轻一捏,小鸟的翅膀就展开了,“这是波斯的‘火烤糖鸟’,象征着吉祥。”

阿棠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场糖艺节不只是展示作品,更是把各国的糖艺技法、文化故事都融在了一起。就像刚才大家一起帮金敏珠搭糖塔,没有国界,只有对糖艺的热爱。

第二天上午,糖艺节迎来了高潮——“万糖汇”展示。二十三个国家的大师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摆在戏台前,从欧洲的糖雕城堡,到中东的糖花地毯,再到中国的糖龙、日本的糖塔,五颜六色的糖艺作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

阿棠站在自己的“青龙出海”糖龙旁,身边是科林的《胡桃夹子》、阿米拉的蜜脂花、佐藤雅子的樱花糖塔。科林拍了拍她的肩膀,“下次,我要在巴黎举办糖艺展,邀请你来做嘉宾,让法国的人们也看看糖龙的魅力。”

阿米拉也笑着说:“我也要把今天的故事带回德黑兰,告诉那里的孩子们,糖可以连接世界。”

阿棠点了点头,她忽然想起谷主昨天说的话:“糖不只是甜,更是能留住时光的艺术。”而现在,她觉得糖还能连接人心,不管来自哪个国家,不管说着哪种语言,只要拿起糖膏,就能明白彼此对艺术的热爱。

闭幕式的时候,所有大师都站在戏台上,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糖艺,一起合影。阿棠手里拿着科林做的小胡桃夹子,阿米拉手里拿着佐藤雅子做的小樱花,科林手里则拿着阿棠做的小龙。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阿棠忽然觉得,双生谷的这场糖艺节,就像一块融化的糖,把各国的文化、技艺都融在了一起,甜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散场的时候,阿柿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师傅,这是科林大师留给你的,他说明年巴黎见。”阿棠接过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小小的胡桃夹子,旁边写着一行法语:“糖是世界的通用语言。”

阿棠抬头望向谷外,阳光正好,桂花香里带着甜意。她知道,这场糖艺节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糖龙,知道双生谷,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门甜美的艺术,能跨越国界,连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