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458集:乡村振兴(第2页)

这个发现让李青竹和村民们找到了新方向。他们把糖龙和双生谷的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出了“糖龙体验游”——游客可以跟着村民学捏糖龙,还能把自己做的糖龙带回家。每到周末,村里的农家乐都住满了游客,孩子们围着操作台,看着麦芽糖在手里变成威风凛凛的糖龙,笑得合不拢嘴。村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了起来,之前靠种地一年挣两三万的人家,现在做糖龙、搞旅游,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

可发展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去年夏天,一场暴雨冲坏了村里的糖料仓库,不少麦芽糖块受潮变质。看着发霉的糖料,不少村民红了眼——那可是他们半个月的心血。李青竹心里也不好受,但她知道不能慌。她立刻联系乡村振兴工作队,王队长很快带了县里的农业专家来村里,帮大家重新规划仓库,还申请了特色产业扶持资金,给仓库装了防潮设备。

这件事也让李青竹意识到,单靠双生谷一个村的力量,很难应对市场风险。她跟工作队商量后,决定联合周边的几个村庄,成立“糖龙产业联盟”。联盟成立后,大家统一采购糖料,降低成本;统一制定质量标准,避免恶性竞争;还一起开发新产品,比如针对年轻人的低糖糖龙、针对节日的定制款糖龙。

邻村的王家庄之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产业,加入联盟后,村民们跟着李青竹学做糖龙,很快就打开了销路。王家庄的村支书王建国说:“之前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好了,在家做糖龙就能挣钱,好几个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

现在的双生谷,早已不是三年前那个冷清的小山村。村口的公路修得平整宽阔,物流车每天准时来拉货;村里的文化广场上,竖起了巨大的糖龙雕塑,成了双生谷的标志;不少村民盖起了新楼房,家里买了小汽车。每到傍晚,村委会大院里就热闹起来,有人在练捏糖龙,有人在做直播,孩子们在旁边追着跑,空气中满是麦芽糖的甜香。

今年春节前,双生谷的糖龙还上了县里的春晚。当李青竹带着村民们捏的百米长“盛世糖龙”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掌声雷动。直播镜头里,网友们纷纷留言:“这糖龙真威风!”“为双生谷点赞!”

演出结束后,李青竹收到了赵晓宇发来的消息:“青竹姐,今天网店的订单爆了,光定制款糖龙就卖了两百多个!”看着消息,李青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洒在村里的糖龙雕塑上,泛着柔和的光。她想起奶奶曾说过,糖龙是活的,只要有人做、有人爱,它就能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如今,这句话真的实现了。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糖龙这门古老的技艺,不仅在双生谷焕发了新生,还成了带动周边村庄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李青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还要带着村民们把糖龙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双生谷,知道这门甜蜜的手艺。

春天来了,双生谷的山花开得正艳。李青竹和村民们又开始忙着准备新一季的糖龙培训班,院子里的麦芽糖香,伴着村民们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