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轩先生 作品

第268章 整顿天津商业、新政试行成功(终)(第2页)

因为,他们和东浙二党一道,一起隐匿人口、田产、拒缴赋税、大肆走私,以至于等历史中的朱由检到死前的那一刻,才回过味儿来……

就这样,简短的聊了两句后,两人便就散了。

……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色微亮,毕际壮便从卫所里赶了回来,而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杨麟这个原固原总兵以及大量的卫所兵丁。

“卑职/末将拜见阁部!”

“你们来了啊,都坐。”

而此时的张书缘是刚刚起床没多久,连脸还没有洗就见到了此二人。

原来,自昨日清晨走后,毕际壮就马不停蹄的跑到了天津卫所里。

起初,杨麒还不太愿意搭理他,总觉的他来找自己是有什么算计。

但他却没想到,毕际壮进帐之后,一不寒暄客套,二不分析时局,三也不讲眼下形势,反倒是拉着他聊起了这些年的战事。

而一说起这些年的战事,杨麒自然是有很多的懊悔之处,所以慢慢的他便也就打消了对毕际壮的防备,转而就聊起了万历三大征及往后的战事了。

“上官可知末将当初为何不出兵救援宁远?”

“哦?为何?”

“唉,此事说来很是惆怅,当初我初到山海关不久,各类军械很是不足。我虽明白宁远之重,但我却不得不为身后的边关考量。”

“尽管现在看来,当初是老夫做错了,老夫也对此是深深感到了懊悔与愧疚。但依当时之情,我大明举国上下皆无胜心,你说老夫当年那般处置可真有大错?”

一提起当年的宁远大战,杨麟就很是惆怅,一边庆幸袁崇焕打赢了,一边又懊悔自己没有出兵。

的确,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思想。

“杨将军,过去之事当以别论,就当时形势而言,您这么做也属无可奈何。可有一问题您可曾想过?”

天津卫所主营没有旁人,毕际壮倒也没有任何顾忌。

“哦?是何问题?!”

“您说我大明为何在此前连战连败?”

“哼,那还用说,自当是有些个宵小避祸不战,亦或胡乱指挥!”

说到胡乱指挥之时,杨麟就不自觉的降低了声音。

“真是这样吗?可这在本官看来,我大明久战少胜一是您口中的原因,二是军备不足。而导致军备不足之因,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这换句话来说就,若当时山海关有一支五万人的精锐骑兵,外加万余门的火器重炮,您觉的那宁远之战还会打的那么艰难吗?”

毕际壮跟张书缘混的久了,潜移默化的便学到了后世的一些看法角度,而他也明白,想要拉回这位武将,那就得告诉他战胜敌人的办法是什么。

“不会,若当时有这等军力,恐怕在袁督师打赢之后,便会顺势直捣黄龙了!”

谈到此处,杨麟是一脸的遐想,就好似他真在想手握了如此精锐,该如何消灭建奴。

“没错,军力便就是一切!而想要拥有此等军力的前提,那便是澄清玉宇!不瞒将军,我商司眼下就正在做此事!如若事成,那我大明军旅必将焕发荣光!”

“什么?!你…你司之首是这样说的?”

一听这话,杨麟便就震惊了起来,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在看毕际壮。

“没错。就眼下而言,我司之首已在元年时就割除了财政黑洞、剿灭了一应滋敌之徒,您说我司之首,他怎会不把军旅放在心上?”

“所以,今日本官此来,一是想请将军出手帮助,二是希望将军能多多为我大明军旅着想。”

听到毕际壮的言辞,杨麟的心是咚咚的狂跳。

要知道,连当年的大牛,张居正都没有办成此事,他张书缘怎能办成?

“恩……,行吧,既然张阁有如此雄心壮志,那老夫便就帮上一帮,大不了,老夫这颗脑袋就不要了,就当做是还了当年那些将士们的恩情吧……”

年近六旬的杨麟也想明白了,人终有一死,与其是死在污名之上,还不如趁机洗刷一番罪责,也好还了当年那些给自己求情之人的恩情。

没错,作为镇守山海关的大将,他手下的很多人都战死在了宁远,而他自己则也因为山海关的将士求情,以及当时的政局需要,才没被天启帝给杀了。

当然,天启六年的朱由校,那身体也早就垮的不行了,就算是想插手边关,那也没了法子。

据记载,自朱由校落水获救后,虽然是治愈了病症,但因其沉湎于声色犬马,外加长久饮用“仙方灵露饮”来求长生,所以他没过多久就全身浮肿了起来,最严重的时候就直接卧床不起了,直至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便驾崩于乾清宫了。

画面再回到眼下。

见杨麟跟着来了,张书缘便就笑了,他知道毕际壮说动他了。

“两位,本阁话就不再多说了。为今之计,本阁要你三卫全力配合我司核查全城,如遇违抗就以军法从事!”

刚一坐下,张书缘也没功夫跟他寒暄,直接就开门见山的吩咐了。

“末将谨遵阁部之命!”

由于他杨麟想开了,所以也就没过多的去讲什么利益做派了,直接就应下了此事。

毕竟说到底,人张书缘手持尚方宝剑,有的是理由可以命令自己。

而再说了,人都差遣心腹找自己谈话了,如是再不给脸,那就等着被革职或杀头吧。

……

就这样,大批的军士开始行动,配合着商司、户部就展开了全面调查。

而城中的那些商户,还以为商司和户部依旧是和昨日那样办事呢。

可他们却没想到,这哪怕都谈妥了,自己却还是遭受到了如洗劫般的清查!

好在,由于这群人不傻,没有再进行反抗,所以杨麟也就没抓到什么抗拒之人了。

至于城内的百姓,也在大明第一日报的宣传下明白了事情的始末,所以就并未掀起什么波澜,只要那些店铺没被查封,他们照旧是去那些店里采买。

时间缓缓流逝,不知不觉,日子便就来到了三月十日。

经过小半个月的调查,天津城内的商业名录便整理了出来,一共有三百多家商号与官员长期合流侵吞赋税,时至如今已有十年之久了。

在查到如此明细之后,孙居相与毕际壮旋即就要求这些大商贾补税了,而如若不补,轻则店铺查封,重则抓人砍头!

所以在这强力手腕之下,这群商人也不得不交了。

而所征收来的补税银一共有四十九万两之巨,罚金也有十八万两的规模。

看到这些数据,张书缘也对明末基层的溃烂,有了更为清晰的看法。

当然了,由于这巨额的罚没,城内的商号也破产倒闭了不少,但好在由于张书缘出手及时,所以这城中的破产商号全部被惠民坊以低价给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