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蓝天野 作品

五行家灾异派(第2页)

土行:扎根为安

日落时分,石禾跟着老农往村西头的井台走。井边围满了村民,都在议论城里传来的消息:“听说陛下又要烧书了,连农人的历法书都要收走!”“没了历法,咱咋知道啥时播种、啥时收割?”

石禾蹲在井边打水,看着木桶沉入井底,突然懂了“土行”的真意。五行家说“土载万物”,农民的根就在这土里。他想起藏在田埂下的几卷农书——那是父亲临终前嘱咐“就算饿死也不能烧”的宝贝,上面记着祖辈传下的节气规律、辨土方法。“土能藏东西,也能养东西。”他摸着井壁的青苔,悄悄将一卷农书塞进井旁的石缝里,用泥土盖实,“书烧了,可土里的法子烧不掉。”

木行:顺势而长

过了几日,官兵真的进村搜查书籍。石禾正在田里给豆苗搭架子,看着官兵翻箱倒柜,他突然想起五行家讲的“木曲则直”。他故意让豆藤顺着竹竿蜿蜒生长,看似杂乱,却在官兵经过时,用茂密的枝叶挡住了田埂边的石缝——那里藏着剩下的农书。

“这豆子长得怪,咋不直着长?”一个官兵踢了踢竹竿。石禾憨厚地笑:“官爷不懂,豆子藤就得绕着架子长,越绕越结实,风刮不倒。”官兵骂了句“乡巴佬”便走了。石禾摸着豆藤,心头发热:木不与风硬抗,却能借势扎根,这不就是五行家说的“顺势而为”?焚书的烈火再凶,也烧不透田埂里的生机。

水行:润物无声

入夏后,村里突然流行起怪病,有人说是“焚书触怒了神灵”。石禾想起五行家老者讲的“土克水则生疫”,偷偷跑到井边观察,果然发现井水比往常浑浊。他没声张,只在每天天不亮时,带着艾草和明矾来到井边,按老农教的法子,将艾草捆成束悬在井口,再把明矾悄悄撒进水里。

“石禾疯了?天天对着井烧香!”村民们窃窃私语。但几天后,喝井水的人不再生病,连村里的老郎中都啧啧称奇。石禾看着清澈的井水,突然明白“水行”的智慧:水从不说自己能治病,却能悄悄带走浊气;就像那些藏起来的书,从不说自己有用,却在农时到来时,教会人何时下种。

火行:守心不灭

官兵二次进村时,带了个自称“懂五行”的术士,说要“烧尽邪书,以火驱秽”。术士指着石禾的田地:“这田里有书气!点火烧了,疫病就除了!”

石禾死死抱住锄头挡在田埂前,掌心的玉佩烫得像团火。他想起父亲说的“火能烧书,却烧不掉记在心里的法子”,突然挺直腰杆:“官爷要烧就烧我!这田烧不得——土里种着全村人的口粮,烧了田,冬天大家都得饿死!”

他指着田埂上的豆苗:“术士说五行火能克木?可这豆苗离了火(阳光)活不成!火能烧书,可烧不掉节气,烧不掉咱农民看天吃饭的本事!”村民们看着自家田里的庄稼,突然都围了上来,挡住了官兵的火把。术士被说得哑口无言,官兵见众怒难犯,只能悻悻离去。

金行:藏锋于钝

秋收时节,石禾坐在谷堆上,看着村民们用藏起来的农书核对收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玉佩在怀中轻轻发烫,他终于懂了五行家说的“金行藏锋”——真正的金不是锋芒毕露的刀剑,是农民藏在田埂里的智慧,是看似粗笨的双手,却能种出养活人的粮食。

焚书的烈火还在城里烧,但田埂间的农书被悄悄传抄,节气的歌谣在孩童口中传唱。石禾摸着掌心的老茧,那些农书里的字,早已刻进他的骨头里,就像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火能焚书,土能藏书;水能灭火,木能生水。而人心,才是五行之外最硬的“金”,能守住乱世里的一丝生机。

夕阳下,石禾将新收的粟米装进陶罐,陶罐底层,藏着一页从农书上撕下的残片,上面写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道也,非人力可焚。”他知道,这焚书之谜的答案,从不在朝堂的辩论里,在田埂间的泥土里,在农民守住时令、守住土地的执着里——有些东西,烧不掉,因为它长在土里,活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