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立派(第2页)
接下来的日子,物流堂正式开始运作。蒯迪元将快递点扩建为堂口,前院作为派送中心,后院开辟成修行坊,墙上挂满了细化后的“山路悟道图”,标注着从炼气期到筑基期的修行路线。他亲自授课,教弟子们如何感知灵脉、规划路线、运用缩地成寸术,林风则负责传授灵力打包术,两人配合默契,堂内一派欣欣向荣。
一个月后,物流堂接到了第一个跨门派的重大任务——给昆仑主峰的藏经阁派送一批珍贵的古籍,要求在三日内送达,不得有丝毫损坏。这些古籍年代久远,灵力微弱,稍有颠簸就可能碎裂,连丹霞派的长老都捏了把汗:“这任务连我们门派的高阶修士都不敢接,你们真的行吗?”
蒯迪元查看古籍后,制定了详细的派送方案:用三层灵力棉布包裹古籍,外层套上缓冲阵木箱,由林风带队,沿着图谱上最平缓的灵脉路线派送,每走五十里就停下用灵力温养古籍,确保万无一失。
出发前,蒯迪元亲自检查包裹,在每个木箱上贴上物流堂的新符印——这是他结合锁灵纹和因果符设计的“保运符”,能自动调节箱内灵力,确保古籍安然无恙。“记住门规,准时为信,签收为诺。”他拍了拍林风的肩膀,“这是物流堂的第一份重大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林风郑重点头,带着五名弟子出发了。他们没有御剑飞行,而是骑着改装后的灵力电动车,沿着悟道图的路线缓缓前行。沿途的修士看到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都好奇地驻足观望,有人嘲笑他们速度太慢,有人担心他们完不成任务,连青云门的灰衣修士都远远跟着,想看看物流堂的第一个任务会不会搞砸。
然而,三天后,林风带着弟子们准时返回,所有古籍完好无损,藏经阁的长老在签收单上写下“完美送达”的评语,还特意附赠了一瓶珍贵的“凝神露”作为谢礼。消息传开后,再也没人质疑物流堂的能力,申请入堂的修士络绎不绝,连丹霞派都主动提出合作,将门派的灵材派送交由物流堂负责。
深秋的一个清晨,蒯迪元站在灵堂前,看着弟子们操练灵力打包术。林风正在给新弟子演示如何用棉线编织锁灵纹,指尖的灵力流畅而稳定,已隐隐有突破炼气期的迹象;阿木则在指导弟子们规划路线,拿着小木棍在地上画出灵脉走向,讲解得头头是道。
阳光洒在“物流堂”的牌匾上,金光与堂内的灵力交织,形成温暖的光晕。蒯迪元取出昆仑掌门给的青铜令牌,感受着其中流转的各派灵力,突然明白长老会为何要设立监督——不是不信任,而是希望物流堂能走得更稳、更远,真正成为传统修行的有益补充。
“师父,该上早课了。”林风走来,递过一本新整理的《物流修行要诀》,“弟子把您讲的灵脉流通理论都记下来了,您看看行不行?”
蒯迪元翻开册子,里面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林风绘制的灵脉图谱和派送案例,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他笑着点头:“很好,再加些实战经验的总结,就能作为入门教材了。”
早课的钟声响起,弟子们整齐地站在院中,齐声背诵门规:“准时为信,签收为诺,因果为证,流通为道!”声音洪亮,回荡在山谷间,与远处昆仑主峰的钟声遥相呼应,像是新旧修行理念的和谐共鸣。
蒯迪元站在高台上,望着弟子们年轻而坚定的脸庞,心里充满了踏实的喜悦。从最初的快递点到如今的物流堂,从被质疑“亵渎仙途”到获得门派认可,这条路走得艰辛,却也收获了最珍贵的东西——不仅是自己的筑基修为,更是无数平凡修士的希望,是流通之道在修仙界的立足之地。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物流堂的派送车缓缓驶出堂口,车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载着包裹和因果,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蒯迪元站在门口目送,看着车影消失在灵脉流转的山林中,知道物流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未来或许还有质疑和挑战,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或许还会继续,但只要守住“准时、守信、重因果、顺流通”的初心,物流堂的旗帜就会永远在昆仑山脚飘扬,见证着一个属于快递员的仙途,一段关于流通与善意的修行传奇。而那些印在门规上的誓言,终将在一次次准时送达的包裹里,在一代代弟子的坚守中,成为昆仑修仙界最温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