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签单即因果(第2页)
话音刚落,院外突然传来自行车急刹车的声音。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跌跌撞撞跑进来,手里提着个食盒,额头上全是汗:“柳伯!对不起我来晚了!路上车胎爆了,本来该巳时到的……”
柳先生指了指地上的碎瓷片,年轻人的脸瞬间白了:“茶盏……”
“碎了。”老人的语气淡淡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晚了三分钟,它就等不了三分钟。”
年轻人眼圈红了,蹲下身捡起碎瓷片:“这是我爹留给您的念想……”
蒯迪元看着这一幕,心里突然涌上一阵愧疚。如果他能早点出发,如果没在巷口多聊那两句,是不是就不会耽误这三分钟?是不是这承载着念想的茶盏就不会碎?
柳先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递给他块干净的布巾:“不关你的事。”老人的目光落在红绳木盒上,墨玉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该碎的总会碎,你只是恰好成了那根‘引线’。不过你能感觉到灵力流动,倒是个有意思的孩子。”
他接过墨玉,指尖刚碰到玉石,就感觉一股暖流顺着手臂蔓延,口袋里的玉简碎片突然发烫。抬头时,看见柳先生正盯着他的口袋笑:“看来你已经得了‘钥匙’,以后送快递,可得更上心些。”
离开听风茶馆时,蒯迪元特意看了眼手表——巳时刚过。阳光穿过竹林洒在青石板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车筐里的包裹似乎轻了些,又似乎更重了。路过菜市场时,卖花的阿婆叫住他:“小蒯,帮我给西街的张奶奶带束康乃馨,她今天生日。”
接过花束的瞬间,蒯迪元忽然感觉到一股微弱的暖意顺着花茎传来。他低头看了看,花瓣上沾着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烁,像是有细小的光点在流动。他想起柳先生说的“灵力流”,小心翼翼地把花束放在车筐最上面,避开颠簸的地方。
送到张奶奶家时,老人正坐在门口择菜。看见康乃馨,她惊喜地捂住嘴:“阿婆还记得我生日啊……”她接过花束时,蒯迪元感觉那股暖意突然变得强烈,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红晕,眼神也亮了许多。
“张奶奶,阿婆说您最近总咳嗽,让您保重身体。”
老人笑着点头,转身回屋拿了罐蜂蜜塞给他:“好孩子,拿着泡水喝。你送的花真香,闻着心里都敞亮。”
骑车回站点的路上,蒯迪元捏着那罐蜂蜜,心里暖融融的。他好像有点明白“因果”是什么了——阿婆的心意顺着花束传到张奶奶心里,是温暖的因;张奶奶的笑容和蜂蜜,是甜蜜的果;而他这个送花人,就是让这份温暖流动起来的桥梁。
站点的老板正在核对签收单,看见他进来,指了指桌上的文件:“小蒯,昨天那个CBd的客户打电话来,说你送的特快件帮他赶上了重要会议,特意要表扬你。”
蒯迪元拿起签收单,上面的签名龙飞凤舞。他忽然发现,每个签收的名字旁边,都有淡淡的金色纹路在阳光下一闪而过,像极了红绳木盒上的云纹。
暮色降临时,他骑着电动车穿过穿堂巷。这次没有刻意加快速度,却感觉巷子好像真的短了些。墙头上的黑猫又在打盹,看见他经过,只是懒洋洋地晃了晃尾巴。口袋里的玉简碎片安安静静的,不再发烫,却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轻轻跳动。
回到家,蒯迪元把那半块玉简放在桌上。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纹路缓缓流动,映出听风茶馆的竹影、张奶奶的笑容、王婶的肉包香气……这些平凡的画面在纹路里流转,竟让冰冷的玉简有了温度。
他忽然明白,所谓仙途,或许根本不在缥缈的云端,而在这一条条街巷、一个个包裹、一次次签收里。每一次准时送达的温暖,每一份心意传递的重量,都是看不见的灵力在流动,都是最朴素的因果在循环。
窗外的蝉鸣渐渐起了,蒯迪元把玉简小心收好,明天还要早起送快递呢。他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样的包裹,什么样的收件人,但他心里清楚,从今天起,他的快递之路,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因果,那些跟着包裹流动的灵力,正悄悄把他推向一条充满未知,却又无比真实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