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强劲的吴国

北方中原逐鹿,晋国齐国称雄,秦国总是伺机东出,其他小国一个个苟安求生,在夹缝中生存。

然而在南方,虽然是楚国一家独大,但也并非没有对手。

吴国就是南方足以和楚国掰手腕的第二大强国。

吴国的土地虽然没有楚国辽阔,但是民众彪悍,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且除了楚国以外,没有其他的对手,再往东就是大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育空间!

吴国和楚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都没有演化成比较大的战争。

因为双方都清楚,对方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楚国想灭吴国,难!

吴国想灭楚国也难,因为楚国太大了,就算一路凯歌,想消化掉它也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吴国会连啃下楚国好几个郡,但等楚国这个反应迟钝的庞然大物积聚兵力又杀回来时,吴国也不得不将吃进嘴里的肉再给吐出来!

所以双方一直出相持的状态。

结果,江明一场人工泄洪,直接楚国的主力给淹没了,连楚国的都城,祖庙,还有祖坟都给淹了,人口损失将近五分之一,瞬间把楚国给打瘸了!

就在江明北上对付北匈奴的时候,吴国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发兵,攻城略地,占据楚国的国土。

本来很多城池,在吴楚两大强国的争夺下,就是出于反复易主的状态。

今天属于吴国,明天属于楚国,没有一个定数!

现在楚国的中枢系统都崩溃了,所谓的大乾天子封的楚王,更是一个凶手,现在又跑到燕国那边儿跟胡人干仗去了,整个国家处于了无政府的状态。

于是,他们纷纷向吴国投降,吴国几乎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楚国60%的国土。

至于那40%的国土。

因为楚国一直处于“散装”状态,跟缩小版本的大乾王朝一样。

楚国王室倒台了以后,一个个又都恢复了独立的状态,不太想听从吴国的管辖,故而保持着对抗的姿态。

而吴国,因为吞并的土地太多,一时间也没办法消化,也就顾不上去征讨他们。

毕竟,楚国的国土面积,比中原都要大,将近600万的民众不是那么好管理的。

这吴国也很聪明,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

留下了40%的楚国国土,作为跟大乾朝廷的缓冲地......

也是看看江明啥意思?

利用这段时间,吴国国君整军备战,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准备迎接江明要给予的“暴风骤雨”上。

他们选择了给北匈奴单于亦邪耳一样的策略,即并不主动出击,而是利用吴国境内复杂的山行地势,设置层层关卡,给江明挖了无数的绝户套,就等着江明往里跳。

江明所发动过的一切战争,包括打击北匈奴的战争,吴国国君都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破解之法!

他认为,江明之前的那些手下败将,蠢就蠢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兵法这个东西,在于随机应变,岂能照葫芦画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