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互相猜疑(上)(第2页)

此人的供词必然存有大大的问题,甚至是恶意栽赃!还请陛下和太后明察秋毫啊!”

康王在一旁,原本梳理清晰的思绪被这突如其来的所谓证词搅得一团乱麻。

他本以为陛下今日这场谋划乃是借力打力,将靖远公府的名字稍加牵连,好用以掩饰其真正目标,也就是信王与怀信侯一行人,好让这场清算显得不那么赤裸裸地针对。

虽目前不知怀信侯和平昌侯二人是何处得罪了圣上,但左右这两人也不是陛下这一派的,怀信侯如今和信王也走得颇近,除掉也是一桩好事。

可眼前这奉国公言之凿凿,竟似真握有指向靖远公府的实证?!

陛下难道为了彻底扳倒信王,竟连手握重兵、镇守边陲的靖远公也准备一并折进去?!

这,这这明显是赔本的买卖!得不偿失啊!边关若因此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他下意识地看向跪在殿中的谢夫人。

她脸色惨白,绝非作伪。

靖远公府,难道真的不知情?并非与陛下唱双簧?

康王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一股浓重的挫败感和荒谬感涌上心头,甚至夹杂着一丝自嘲的惆怅。

看来当初夺嫡之争自己早早出局,不光是因为年岁上差了一步先机,更是因为,这揣摩圣意、运筹帷幄、翻云覆雨的心眼儿,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啊!能坐上这个位子的,都是怪物。

“陛下,太后。”

一直沉默跪着的崔令窈,此时缓缓抬起了头。

“既然奉国公查到了臣女的贴身婢女暮云,臣女自认问心无愧,愿即刻将暮云召入宫中,由陛下与太后亲自盘问,或交有司细审,以证清白。”

她说完,从容不迫地微微侧身,目光投向奉国公。

“只是,在召见暮云之前,臣女尚有一问,百思不得其解,恳请奉国公解惑。

敢问国公,据王瑞所言,他是遣了何人,在何时何地,将那批关系身家性命、足以招致灭顶之灾的黑火,亲手交给了臣女的婢女暮云?

臣女与这位王主簿,素昧平生。他虽是家父旧部,可当年家父在世时,因神都府邸中只有家母等一众女眷,为避嫌隙,只有王家夫人曾依礼数登门拜访过几次。及至家父过身,崔府与王家便也断了往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臣女更是从未见过这位王大人一面。

如此情形,他缘何就这般信任臣女身边的人?若说他听命于靖远公府,与靖远公府有旧,可暮云如今明面儿上却是是臣女身边的人。黑火这等一旦暴露便是滔天大祸的违禁之物,他竟也能放心交给一个素未谋面、毫无交情、且是别府婢女之人?此中关节,实在令人费解。还请国公明示。”

崔令窈的话,令这殿内不少人都有些赫然地低下了头。

如王瑞这等在崔玿在世时拼命和成阳伯府攀关系,崔玿一朝过身便立刻和崔家断了往来的情况,他们见多了,甚至自己做的也不在少数。

就算后面“重拾旧好”,那也是和新任的成阳伯崔珺交好,对于崔令窈这位正经的崔玿遗孤,那是从来不闻不问的。

若不是后面崔令窈得了圣上的看重,得封温元县主,在这神都权贵圈中,谁又会真正将这位失怙孤女放在眼里?她的质问,恰恰撕开了这层虚伪的面纱。

谢夫人见崔令窈有条不理反驳这些所谓证词,也立刻接上。

“正是此理!温元县主所言,字字句句切中要害!暮云虽出身靖远公府,但自赠予县主之日起,便是我府与成阳伯府的情谊,其主便是县主!臣妇敢指天誓日,靖远公府绝未曾指使她接触过什么黑火,更与今日颐光殿之祸绝无半分瓜葛!臣妇不畏与任何人对质,恳请陛下、太后即刻传召暮云入宫!是非曲直,当面对质,一查便知!”

一旁的太后惊疑不定,在崔令窈和裴玠之间反复打量。

不是,这两个人是闹翻了吗?

裴玠今日这桩布局到底是怎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