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互相猜疑(上)

恒王言毕,目光如炬,沉沉落在了奉国公身上,那视线仿佛带着千钧重担。该你了!

奉国公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一股沉重的无奈感弥漫开来。

该来的终究躲不过。

他整了整朝服衣襟,深吸一口气,步履沉稳地出列,躬身向御座上的太后与皇帝深施一礼。

殿内一时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回禀太后、陛下,微臣循着黑火转运入宫的路线,发现这批黑火,硝石、硫磺配比精纯,威力远超寻常市井私造之物,后经比对,发现这乃是军器监特供西麓军的黑火!

臣顺此线索,秘密提审了军器监数名关键匠人及物料主簿。其中一人,在反复盘诘与证据面前,终于崩溃,交代了一个名字……”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若有若无地扫过谢家母女的方向,声音陡然拔高。

“此批黑火的制作与入库记录,被军器监主簿王瑞经手修改过。而此人,乃是靖远公当年的军中袍泽,更是先成阳伯崔玿将军麾下心腹亲兵!”

崔玿。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间在众人心湖中激起千层涟漪。

他已沉寂太久,久到朝堂之上许多新晋官员甚至一时有些怔然,需要片刻思索才能从记忆深处捞出这个名字。而后,方才恍然大悟,这是那位在边关血战殉国的崔将军!也是此刻跪在殿中,那位温元县主崔令窈的父亲!

“十五年前,雁平坡那场惨烈血战,王瑞身负重伤,左腿筋骨尽毁,从此落下终身残疾,再也无法驰骋疆场。是崔玿将军念其旧部忠勇,亲笔为其写下举荐信函。彼时,先帝体恤边关将士,特旨优抚,为许多因伤致残、解甲归田的忠勇之士安排了去处。王瑞便是借此良机,得以进入军器监任职,直至今日。

王瑞交代,他正是得了靖远公府的密信指令,方才利用职权之便,暗中截留黑火、篡改记录,留下了那一份致命的军器监特制黑火。

这份黑火并未直接送到靖远公府,而是被运送到了成阳伯府,负责接收这批黑火的,便是温元县主身边的贴身婢女暮云。

而据微臣后续查证,这暮云其来历亦非寻常,她乃是靖远公府赠予温元县主的婢女!

只是,暮云毕竟是温元县主身边近侍,身份特殊。微臣尚未奉明旨,不敢擅自前往成阳伯府将其扣拿提审。故此,相关人证尚未完全落定。然,现有供词与物证指向已清晰无比,恳请陛下、太后明鉴!”

“陛下!太后!”

谢夫人听到此处,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忙不迭叫屈。“臣妇一家着实冤枉!臣妇的夫君虽与那王瑞为昔日军中同袍,可如王瑞这般因伤退下,受朝廷安置的老卒,军中何止百千?难道各个都与臣妇夫君有密不可分的瓜葛吗?此其一!

其二,臣妇一家远在边陲为国戍守近二十年!神都繁华,人事变迁,那王瑞回到神都已十数载,靖远公府与他,不过是年节上循例的人情往来,远在千里之外,书信尚且不便,如何谈得上如臂驱使?王瑞在军器监多年,他听命于何人,受谁指使,仅凭他一面之词,岂可轻信?焉知不是他受人胁迫或另有所图,攀诬构陷!”

谢夫人思路渐清,言辞愈发锋利,在看到跪在她一旁的崔令窈后,又忙补充道。

“其三!崔将军忠烈殉国,英魂早逝,只留下温元县主一个孤女在神都!她一介深闺弱质,不能入朝堂,不通晓军务,手中更无半分实权!那王瑞,好歹是军器监的主簿,也算朝廷命官,他如何会甘心听命于一个无职无权的闺阁女子?!这于情于理,根本说不通!

臣妇一家,与信王殿下和两位侯爷,往日无怨,近日无仇!靖远公府戍守边关,保家卫国,有何理由要行此大逆不道、祸乱宫闱之举?!此乃灭门之祸!更遑论还要用这般带有明显西麓军标识、极易追查来源的黑火?!这岂不是自曝其短,愚蠢至极?!

若真是我靖远公府所为,难道不该千方百计抹去痕迹,掩藏来源?用这明晃晃的军器监特供之物,岂不是唯恐天下不知!此乃疑窦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