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义务教育!

萧然几天在旁边听着,不明觉厉。

就是不太懂。

这些话听明白了,但是无法运用在实际写字的时候。

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

现在确定了,教书主要是王绩,李丽质豫章公主辅助上课。

萧然也可以参与一下。

只是萧然教的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李丽质和王绩都劝萧然,教点不一样的。

虽然不知道萧然会教什么,但是觉得萧然教的肯定不一样。

如果王绩上课,李丽质豫章公主未必感兴趣,萧然上课肯定要来看看。

张锦禾也颇为期待,虽然教的比较基础,但是肯定会来听课的。

张二丫同样也是。

“三娘来上课,兕子梵音来不来?”萧然看向李丽质。

“肯定要来的,之前阿耶阿娘交代了,兕子梵音也得上课的。”

李丽质表示。

萧然点点头,“好,大唐的学堂怎么安排,我不熟,先生五娘你们安排就行,有些家里人少,需要孩子帮忙干活这种情况要考虑到。”

王绩捻着胡须,目光扫过窗外嬉闹的孩童,慢悠悠道:

“小郎君这话在理。咱们这学堂,本就不是为了催着娃娃们考科举、求功名,不过是让他们认得几个字,知道些做人的道理,往后遇事能多几分主见,不至于被人糊弄。”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温和:“农忙时田里的活计要紧,家里缺人手,孩子自然得回去搭把手。”

“这时候硬按着上课,反倒让他们觉得读书是累赘,心里生了厌,反倒坏事。不如松快些,农闲时多来几日,农忙时少来几趟,不来也无妨,左右不是逼着他们做什么。”

“至于娃娃们年纪小,不懂读书的好,”

王绩笑了笑,眼里透着几分通透,“这就得跟他们爹娘说道说道了。告诉他们,认得字,能记账,就不怕算错了田租。”

“看得懂告示,就知道官府的章程,不至于稀里糊涂吃了亏。再让他们瞧瞧,读过书的娃说话办事更周正,往后走出去也让人高看一眼——做爹娘的,谁不盼着娃好?说透了好处,不用咱们催,他们自会把娃送来。”

他看向萧然,语气笃定:“咱们办学堂,是给村里添个念想,不是设个牢笼。愿意来的,咱们好好教;暂时来不了的,啥时候想来,门都敞着。这样才长久。”

“先生所言甚是。”萧然喜欢王绩这种心态。

有点佛系,和孙思邈有点像。

不迂腐,明事理。

几人商量了一下,开学相关事宜。

萧然不懂,不参合。

王绩李丽质几人肯定会安排好。

萧然不用担心,去把家里的书搬过来。

之前李丽质李世民带来的书籍,还在萧然家里。

虽然很珍贵,但是这些书放在家里就没有意义了。

建学堂的时候,旁边还有几个木屋,放书籍和给教书先生休息的。

在村子里面,倒是不用考虑吃饭这些问题,自己回去吃就行。

张锦禾和张二丫也不懂,跟着萧然去搬书。

外面玩耍的三个小丫头最喜欢凑热闹,跟着萧然三人回到家里。

考虑到村里人买笔墨不方便,也可能舍不得买,因为笔墨纸砚这些东西不便宜。

萧然就让人统一买来一批,用村里的备用金。

钱花在这种地方,其他人不会说什么。

大部分家里都有孩子,都用得上。

等东西布置好,一切准备就绪。

萧然感觉现在学堂里面有点冷,提议加几个火盆。

现在栲栳村不缺煤炭。

自己人烧,不要钱。

知道准备好,张明德和村里的不少人都来看了一下。

王绩走到张明德旁边,“老村正,开学前,得让父母都来一下,有些事情得说说...”

“好,听先生的,什么时候来,先生说就行,老朽去叫人。”张明德也很配合。

通知开会这种事情,找张明德准没错。

张明德的号召力很强。

不仅仅是德高望重,之前张明德的所作所为,其他人也挑不出毛病,是服气的。

“等一下,和小郎君说说,煤矿那边早些休息,就今天傍晚吧!”

“好好好,没问题的。”张明德答应下来,第一时间叫人去通知村里其他人。

这种大事,还是和之前一样,家家户户都要来,至少要有一个大人到场。

很多人从煤矿上下来,直奔学堂。

没有在挖煤洗煤的人,也陆陆续续到了学堂前面。

张锦和和张二丫招呼其他人进学堂坐下。

刚从煤矿上赶回来的人,脸上、手上还带着洗不净的煤灰,此刻都下意识地往墙角缩了缩,生怕蹭脏了什么。

“这桌子……摸着真滑溜。”后排有人低低说了句,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指尖刚碰到新做的木桌沿,又赶紧缩了回去。

那是村里几个木匠凑了三天功夫打的,打磨得光可鉴人,在火光下泛着淡淡的木色。

“都坐就行,叔伯,不用站着的。”豫章公主看其他人没有要坐的意思。

“没事没事,站着就行,弄脏就不好了。”一个中年男子摆摆手。

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李丽质见状,缓步走到学堂中间,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声音清亮却带着暖意:“叔伯婶子们快请坐吧,这些桌椅本就是给娃们用的,哪有什么‘脏不脏’的说法?”

李丽质看向几位沾着煤灰的汉子,笑意更柔了些:“你们在煤矿上挥汗如雨,在田里弯腰劳作,挣来的是一家人的温饱,也是娃们能安安稳稳坐在这里读书的底气。”

“这辛苦钱、这养家的力气,才是最干净、最金贵的——桌椅沾了灰,擦一擦就净了,可要是忘了这份辛苦,才是真的糊涂。”

“再说了,”她伸手轻轻抚过一张课桌的边缘,“这些木头,是村里木匠师傅一凿一刨做出来的,这学堂的土坯,是大伙儿一筐一筐垒起来的。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带着咱们栲栳村的汗味,哪有嫌弃自家人的道理?”

王绩满意的点点头,李丽质说的没明白。

其他人这才找地方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