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山林追迹(第2页)
陈默眼神一凝,立刻拿出对讲机:“赵队,听到回话。”
滋啦的电流声后,传来赵刚有些喘息的回应:“陈教授,请讲!”背景音是密集的脚步声和灌木刮擦的声响。
“重点搜索西坡方向!重复,重点西坡!嫌疑人极大可能沿西坡的废弃采药小路逃窜!最终方向可能是石坝乡境内的废弃矿场!那里有废弃房屋,可能成为其落脚点!”
“收到!一组二组,调整方向,重点向西坡小路推进!”赵刚的指令随即传来。
“另外,提醒队员,凶器是锈蚀柴刀,刀刃有缺口,极具危险性!接近可疑地点时,注意防护,优先使用防暴叉、盾牌等非致命控制手段!”
“嫌疑人可能因走投无路而激烈反抗!”
“明白!”
对讲机通话结束。陈默对技术队说:“这里留两个人继续做周边痕迹提取。小刘,你跟我去村委会,我需要更详细的西坡小路和老矿场的地形图。”
山林里的搜索异常艰难。暴雨后的山林潮湿闷热,灌木丛和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枝叶上挂满水珠,队员们很快浑身湿透,裤腿上沾满了泥浆和鬼针草。
胶鞋陷在厚厚的腐叶层里,深一脚浅一脚,体力消耗极大。
警犬时而低头嗅认,时而抬头张望,引导着队伍前进的方向。
“赵队!这里有发现!”一组队员大声喊道。
赵刚快步过去。在一处低洼的山泉边,几块大石头围出一个小水坑。
旁边的泥地上,扔着半个被啃得乱七八糟的野苹果,果肉还很新鲜,氧化发黄的程度不重。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有明显的胶鞋蹬踏划痕。
最引人注目的是,旁边一丛灌木的枝干上,有一道新鲜的砍痕,断口白森森的,树液尚未完全凝固。砍痕的角度是斜向下的,力度很大。
“像是用柴刀砍的。”一名老刑警蹲下身查看,“看这力度和角度,和现场柴房那根木头上的砍痕很像。像是发泄,或者砍掉挡路的树枝。”
赵刚拿起对讲机:“陈教授,西坡山泉边发现新鲜野苹果核、鞋印划痕,还有一道新鲜的砍痕,符合柴刀特征。判断嫌疑人曾在此短暂停留休息。”
指挥部里,陈默正对着一张泛黄的旧地图研究西坡小路和矿场布局。
他按下通话键:“收到。苹果核新鲜度不超过24小时,他就在你们前面不远。加快速度,注意警戒!”
他放下对讲机,对旁边的民警说:“把山林搜捕的战术要点,立刻传给赵队他们。”
“兄弟们,加把劲!目标就在前面了!都给我打起精神,眼睛放亮一点!”赵刚低吼着,给队员们鼓劲。
队伍继续向山林深处推进。下午三点左右,走在最前面的警犬突然兴奋起来,对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几栋破败砖房发出低沉的吠叫,拽着训导员就要往前冲。
“发现目标!前方疑似矿场宿舍!”训导员立刻报告。
所有队员瞬间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警棍和防暴叉。
赵刚打了个手势,队伍立刻散开,借助树木和残破的围墙掩护,悄无声息地向那几间砖房合围过去。
矿场宿舍区比想象的更破败。几间红砖房门窗都已朽坏脱落,屋顶也有多处坍塌,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散落着生锈的铁架和破烂的劳保用品。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霉烂和野兽粪便混合的气味。
赵刚示意两组人左右包抄,自己带一组人正面慢慢靠近最完整的一间宿舍。房门虚掩着,一条缝隙里是深沉的黑暗。
警犬对着那扇门吠叫得更凶。
一名队员小心
地用防暴叉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手电光柱立刻射入屋内,灰尘在光柱中飞舞。
屋内空空荡荡,靠墙有一排破烂的砖炕,地上堆着些杂物和厚厚的落叶。
然而,在手电光扫过炕沿下方时,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双沾满干涸泥浆的绿色胶鞋,鞋底花纹清晰可见,正是“农田牌”42码。
而在墙角,一个用大片阔树叶包裹的东西放在那里。旁边,赫然靠着一把木柄缠着黑色布条、刀身锈迹斑斑的柴刀!
刀刃上,能看到几处明显的缺口,以及一些深褐色的、已经干涸的附着物。
“控制现场!不要动任何东西!”赵刚低喝,心脏却剧烈跳动起来。
他慢慢走近,手电光仔细照射。树叶包裹的东西散开一角,露出里面半个吃剩的、已经干硬的饭团。
柴刀刀身靠近刀柄的锈蚀处,那些深褐色的附着物,在强光下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与现场血迹相似的暗沉色泽。
“人跑了!”赵刚对着对讲机,声音压抑着激动和一丝遗憾,“在废弃矿场宿舍发现嫌疑人遗留的胶鞋、吃剩的饭团,还有作案凶器柴刀!但人不在屋里!”
指挥部里的陈默立刻回应:“饭团状态?鞋子为什么脱在这里?”
“饭团没吃完,干了。胶鞋......可能是鞋湿了不舒服,或者他觉得胶鞋太显眼,想换别的鞋逃跑。”赵刚分析道,同时示意队员对房屋周边进行勘查。
“有道理。”陈默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依旧冷静,“矿场北边是悬崖,他很难下去。东边是石坝乡方向,那是他的老家,可能有他信得过的关系户。”
“他极可能往东边跑了!立刻组织力量,沿东向小路追!”
“同时通知石坝乡派出所,立刻摸排所有与汪正国可能有关联的人员,特别是那些地处偏僻、不易被发现的独居户、废弃房屋、山林窝棚!”
“收到!”赵刚立刻转身,对着队员们下令,“一组二组,继续向东搜索!三组四组,扩大范围,搜查矿场其他可能藏人的巷道和角落!通知石坝乡方面,立刻行动!”
对讲机里传来嘈杂的回应声。搜捕的队伍再次行动起来,如同猎犬,沿着嫌疑人可能逃窜的方向,锲而不舍地追了下去。
夕阳开始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山林枝叶的缝隙洒下,却无法驱散弥漫在搜山队员和指挥部所有人心中那份紧迫感。
汪正国扔下了显眼的胶鞋和凶器,这意味着他可能获得了其他伪装或援助,逃跑的方向更加难以捉摸。围捕的网,必须收得更紧,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