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掰我一块 作品

第44章 高智商犯罪(第2页)

“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提供我的实验记录本,上面有详细的数据。监控录像应该也能证明我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甚至主动提出提供实验记录。

王劲松盯着他:“你的实验记录我们会核实。除了这次,你还有没有其他途径接触过这种毒物?”

“没有。”张远摇头,“这种试剂管控很严,个人根本无法购买。实验室是唯一的合法来源。”

“你和林浩关系怎么样?”

“很正常。室友,同学。偶尔讨论一下学术问题。没什么矛盾。”

“他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或者你有没有发现谁和他关系不好?”

“没听说。林浩性格比较内向,专注学习,不像会得罪人。”

问话持续了半小时,张远的回答始终冷静、清晰,找不到任何破绽。王劲松只好让他离开。

张远临走前还补充了一句:“王队长,如果需要查看实验室监控确认我的操作过程,我可以陪你们去。或者我的导师孙教授也可以作证。”

送走张远,王劲松感到一阵烦躁。经验告诉他,这个张远太镇定了,镇定得不像一个刚刚经历了室友濒死、又被警方反复询问的普通学生。

但他手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与此同时,陈默在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外的走廊里,和李主任进行着第二次交谈。

“头发样本里也检出了?”陈默捕捉到李主任话里的关键信息。

“是的。”李主任面色沉重,“浓度很低,但确实有。这说明他接触这种毒物有一段时间了,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n-二甲基亚硝胺有蓄积作用,少量多次接触,最终也会导致急性发作。”

“也就是说,投毒可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小剂量的行为,直到总剂量超过了临界点,在9月10日晚上突然爆发?”

“从毒理学角度,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李主任肯定道,“一次性大剂量中毒,症状会更猛烈更急速。林浩的情况虽然危重,但病程相对还是有几天的发展期,更像累积性损伤的急性加重。”

陈默立刻走到走廊窗边,拿出手机打给王劲松。

“王队,医院这边有新发现。林浩头发里检出微量毒物,提示他可能长期多次接触。投毒方式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不是单次,而是多次少量。”

“你重点查一下302宿舍饮水机最近一段时间的使用情况,特别是水桶更换、清洁维护记录。还有,张远、赵磊、王鹏他们三人,近一两个月内,谁有更多机会反复接触饮水机或者林浩的个人物品。”

王劲松接到电话,精神一振。之前的调查陷入了瓶颈,陈默提供的这个新方向至关重要。

“明白了!我立刻安排人查!”

他马上调整部署,将人手分成两拨。一拨人去学校后勤部门,调查研究生宿舍楼饮水机的供水商、水桶更换频率和记录,以及最近是否有清洁或维修记录。”

“另一拨人再次深入宿舍楼,走访302宿舍的另外两名室友赵磊、王鹏,以及隔壁宿舍的同学,详细了解近一两个月来宿舍饮水机的日常使用习惯,特别是谁负责打电话叫水、谁换水桶更频繁等细节。调查很快有了反馈。

后勤部门记录显示,宿舍楼饮水机由一家叫“清泉”的供水站统一配送。

水桶密封配送,换下来的空桶由水站收回清洗消毒。302宿舍最近一次换水是9月5日。

供水站送水工回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把水送到宿舍门口,里面的学生接进去,他并没有进屋。

赵磊和王鹏分别被询问。赵磊表示,平时谁没水了谁就打电话叫水,没有固定谁负责。最近一次叫水是他打的电话,但那天是张远在宿舍,是张远把水桶接进去装上的。

王鹏则表示,他平时泡图书馆比较多,宿舍换水的事不太清楚,但好像张远主动换水的时候比较多。

隔壁宿舍有同学反映,大概暑假期间,好像看到302宿舍的饮水机被挪出来清洗过,但不确定是谁清洗的。

“9月5日换的水……林浩是9月10日晚发病。”

王劲松看着汇总来的信息,快速分析,“如果是多次投毒,毒物很可能是在换桶后,被人多次添加到饮水机内部的蓄水槽或者出水口里。送水工可以排除,他没进屋。重点还是内部人员。”

他立刻让技术人员再去一趟302宿舍,这次的重点不再是提取水样,而是彻底拆解检查那台饮水机,特别是内部蓄水槽、管道、龙头等容易藏匿和残留微量物质的部位。

同时,他派人去学校保卫处,要求调取研究生宿舍楼楼道口的监控录像。虽然2006年的监控系统覆盖范围有限且清晰度不高,但或许能捕捉到一些异常情况。

保卫处配合调出了9月5日至9月10日期间的监控录像。由于存储空间有限,录像并非全天候高清,但夜间人员进出较少的时间段,画面相对清晰。

几名队员花了几个小时,仔细查看录像。一个可疑的人影逐渐浮现。

录像显示,在9月6日、7日、8日连续三天的晚上,时间都在十一点左右,宿舍楼大门即将关闭前,张远都是独自一人返回宿舍。

而在他返回宿舍后的十到十五分钟内,赵磊或者王鹏会先后离开宿舍,宿舍里只剩下张远一人,持续时间约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

更重要的是,通过放大和增强画面,技术员发现,在9月7日晚上十一点二十一分,张远进入宿舍后不久,有人影在宿舍中间区域停留晃动,持续了约三四分钟,然后才移动到书桌区域。

9月8日晚上的情况也类似。

“这三次独自滞留的时间点很可疑。”王劲松在电话里向陈默汇报,语气带着一丝兴奋,“尤其是在饮水机旁短暂停留。如果他想做手脚,这是最好的时机。”

陈默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录像只能提供间接佐证,证明他有条件和时机,但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投毒需要容器,他用了什么?小瓶子?事后怎么处理的?”

“这些东西他很可能还留在身边,或者藏在某个地方。搜查他的所有个人空间,书桌、衣柜、床铺,还有他在实验室的储物柜,不要放过任何角落。”

“重点是寻找可能沾染毒物的微小容器、注射器、手套、纱布之类的东西。”

“我这就向局里申请搜查令!”王劲松立刻说道。

挂了电话,王劲松快步走出办公室,准备去向局领导汇报最新进展并申请对张远在宿舍和实验室的个人物品进行强制搜查。

窗外,天色已近黄昏。调查工作终于露出了新的突破口,但所有人都清楚,找到那关键的、能钉死嫌疑人的直接物证,才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iCu里的林浩依然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