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灯下黑
2006年3月2日上午,辽光市郊区。根据李彦波的初步交代,其事先转移的部分赃款藏匿于其辽光市一远房亲戚住处。
宋晓晶带队跨市行动,在当地警方配合下,迅速锁定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处平房院落。
民警敲门良久,一中年妇女才迟疑地打开院门,面露惶惑。表明身份和来意后,对方坚称对此一无所知,语气激动。
警犬在院内反复嗅认,最终在墙角一处简陋狗窝旁示警。民警挪开食盆和杂物,发现地面浮土颜色有异。小心挖掘不到三十公分,铲尖触碰到硬物。
是一个用多层防水油布严密包裹的方形包裹。起获打开,里面是捆扎整齐的百元现钞,经清点共计五十万元。
与此同时,另一路侦查员对已落网团伙成员及其密切关系人的银行账户流水进行了彻查。
发现张显辉名下的一张银行卡,在“2·18”案发后第三天,即2月21日,曾通过辽光市一家邮政储蓄所,向其在北江省木兰县老家的一个亲属账户汇出五十万元。
汇款单签名笔迹初步比对与张显辉相符。指令即刻下达,北江省厅协调当地银行,依法迅速冻结该涉案账户,成功锁定这笔资金。
截至3月2日中午,通过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的搜查、起赃以及银行账户冻结,专案组共计追缴被劫赃款一百八十余万元。剩余近四十万元现金,据张显辉等人交代,由张显光随身携带潜逃。
青南市局指挥部,烟雾缭绕。墙上贴满了地图、时间轴和关系网图表。
陈默站在白板前,上面列出了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和案件名称。
“梳理一下他们的轨迹。”陈默用笔尖点着白板,“2000年,青北市邮政储蓄所劫案。这是起点,抢劫金额二万七千元。手法相对粗糙,使用猎枪威胁、射击,但成功得手并逃脱。”
“2001年冬,虎石台镇煤矿乳化炸药被盗案。根据矿长笔录和后来张显明的供述,可以认定是他们所为。”
“这一步很关键,标志着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持枪抢劫,开始谋求更具破坏力的手段,为升级作案做准备。”
最后,笔重重敲在“2006年2月18日”上:“然后就是眼前这起‘2·18’青南运钞车劫案。使用自制爆炸装置,枪杀三人,抢劫现金二百二十万元。计划更周密,手段更残忍,目标更大。”
他在三个时间点之间画上箭头:“每次重大行动间隔大约一年到两年。这不是休养生息,而是在积累资金、总结经验、升级装备、物色更肥的目标。”
“这是一个典型的犯罪升级轨迹,每一次‘成功’都壮大了他们的胆量和胃口。”
陆沉舟补充道:“审讯中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张显明提到,张显光曾在部队服役,具体兵种不详,但接触过爆破基础技能。”
“退伍后安置不顺利,沾染赌博,欠下巨额债务。这是他拉拢自己两个兄弟和两个表弟,走上这条路的重要诱因。”
他转向杨加林和指挥部众人:“结合其掌握的军事技能、屡次作案表现的冷血果断,以及目前身背巨款、走投无路的处境,张显光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强烈的对抗可能。”
“抓捕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尤其是群众和一线干警的安全。”
杨加林面色凝重,拿起专线电话,再次接通北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
“情况通报:主犯张显光极可能随身携带剩余赃款四十万元,并持有爆炸物与枪支。此人有部队经历,掌握爆破技术,性格凶残,警惕性极高。”“请务必通知到每一位参与摸排、设卡、抓捕的干警,行动中首先确保自身与群众安全,发现目标后,第一时间控制、隔离,评估风险,必要时果断使用武力制服,绝不能让其有喘息之机!”
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回应:“明白!已进行针对性部署。重点区域摸排仍在进行,所有矿点、废弃厂房、临时工棚都在排查范围内,并对周边小卖店、摩托车营运者进行走访……”
墙上时钟的指针无声移动。北江省的严寒尚未褪去,巨大的搜捕网在以鸡西县为核心的复杂矿区持续收拢,每一双眼睛都在搜寻那个危险的幽灵。
2006年3月3日,清晨,青南市公安局。
指挥中心的打印机彻夜未停,吐出厚厚一沓悬赏通告。黑白打印的张显光模拟画像下方,印着粗体字:“提供线索抓获此人者,奖励人民币五万元。”
画像被迅速分发给各分局、派出所,民警、联防队员全员出动。不到中午,电线杆、车站牌、小卖部门口,甚至郊区的公共厕所墙上,都贴上了这张脸。
方脸,寸头,最显眼的是左眉上那道竖向疤痕。五万元,在当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专案指挥部里烟雾更浓,烟灰缸早已堆满。墙上那张东北地区地图被不同颜色的笔画满了圈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