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明朝经济(第2页)

李源硕看着扶苏还有些疑惑的表情,说道:“国家经济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想要治理好国家经济,需要一套健全的经济治理体系,而且还要紧跟时代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行。”

“明朝的财政管理比起宋朝不知道倒退了多少年,这两个朝代为什么就不能综合下,一个富得流油但软弱的要死,一个穷的要死但对外强硬。”素素说道,说实在的,有宋朝这个经济这么发达的朝代当作例子,缺钱的明朝怎么一点都不学。

春秋

管仲听到那些专业用词,对后世的经济起了浓厚的兴趣,也不知道他们国家是怎么样一个经济体系。

不过没想到发行纸币也有这么多门道,也不知道后世的经济政策适不适合现在。

秦朝

嬴政听到影视中那几人的对话,沉思了起来,搞经济的专业人员嘛,他不由想到了吕不韦,搞经商吕不韦确实有一手,当初他当政期的时候,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实促进了大秦的经济发展。

只是人已经死了,朝堂上还有谁懂经济?嬴政这么想着,抬头看向下方群臣,视线扫过每个大臣,突然,他看到了李斯,最后移开了视线,还是算了,李斯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他都担心会把人给累死。

汉朝

桑弘羊听到明朝的大明宝钞,不屑道:“国家经济怎么可能简单。”

要是钱随便造就可以,他至于为国库烦恼吗。

刘彻被明朝所有宗室都要由国家供养这句话给听的目瞪口呆,他不明白,这朱元璋就没想过人口膨胀的问题吗。

要知道宗室生子的数量可不少,想想中山靖王刘胜,他那孩子的数量,都快赶上百人了,百人再百人,都要国家养,刘彻想到这个场景不由打了个寒战,那大汉都不用等匈奴过来灭了,光养那些宗室都能拖死大汉。

三国

“凭什么说我只想偏居一隅。”孙权听到素素的话,愤怒道。

他怎么可能会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要不是江东世家豪族势力庞大,他在这上面花费精力过多,怎么会影响对外扩张,而且后世人以为其他势力这么好打的吗。

周瑜很想知道,为什么江东会给后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以他对仲谋的了解,仲谋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

宋朝

刘娥听到纸币,想到了自己派人设立的益州交子务,又想到明朝因为无节制的印钞的后果,心中暗暗提高了警惕,看来这纸币怎么发行和印钞还需要和官家大臣好好再商量一番。

她可不希望大宋走上那明朝的老路,还有明朝那庞大的宗室给国家带来了巨大麻烦,决定稍后也要和大臣官家商量下,也要限制下了。

明朝

“怎么会这样?”朱元璋听到这庞大的子孙数量,愣愣的看着天幕,以前那些王朝宗室哪个不是有特殊待遇,他也不过是像前面的王朝那样,给自家子孙优待些罢了。

朱标和马皇后听到这庞大的宗室数量,倒吸了口冷气,难怪素素会说大明最后穷的要死,养这么多人,朝廷能不穷才怪。

“父皇,你这个政策不能再继续了。”朱标一脸严肃的行礼后说道,想想看以前素素说起父皇对大臣们的待遇,再看看宗室的待遇,而且后面竟然会有这么多宗室,难怪后世人会说“天下养朱”,可不就是让天下百姓养他们一家吗。

再这样下去,不要说大臣们了,单单是那些百姓,就够他们吃一壶的了,养几个宗室是没有问题,但养几十万个宗室,老百姓们不和他们朱家拼命才怪。

朱元璋听到这话,沉默了半晌,好一会才无力的说道:“标儿,召集大臣,共同商讨经济政策。”

朱标听到这话,顿时喜出望外,父皇总算松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