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明朝经济

“南北分治?”扶苏听到这父子俩谈话的内容,惊愕道:“这群人在想什么,让一个国家继续分裂!?” 对方都快赢了,还想着谈判分治,正常人都不会答应的好嘛。

“最懂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这句话还真是没说错。”素素对这人的感觉一直都很复杂,说他坏吧,他带领的党派在抗日的时候承担了大部分正面战场的作战,说他好吧,又在执政期间不好好治理国家。

{……“南北朝可以出现在过去,但绝不会出现在今天,谁敢当这个千古的罪人,这胆量,我没有……”}

“要是蒋敢答应那些人南北分治,他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在华夏,谁敢分裂,不背负千古骂名都说不过去。

素素赞同李源硕的话:“确实,就像三国,曹操和刘备就算有不干人事的时候,但现在也有人会喜欢并支持他们,而江东,就算有周瑜,陆逊,孙策这些有才之人,但给现代人的印象就是比其他两国差一分。”

“为什么?”扶苏好奇道。

“因为曹操和刘备都想着统一,而孙权给人的印象就是只想着偏居一隅,没有统一天下的心思,在现代人心中,没有想统一天下的人评价都不怎么好。”素素解释道。

扶苏了然的点了点头。

{……“闹革命,我们天下第一,搞经济,我们可比不了他们。……

“现阶段还不能消灭资本家,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过家家,不能胡来,一旦搞出了问题,那比战场上打了败仗还糟糕”……

“要有自知之明,这些事,我们需要从头学起。”……}

“真应该让朱元璋听听这话。”素素听到先辈们的这场谈话,不由的想起了明朝那些乱七八糟的经济政策。

“你说的是朱元璋强制推行“大明宝钞“的事吧。”白爷爷笑呵呵道。

“不止这个,还有朱元璋建立的宗室供养体系,明朝最后能灭亡,这群宗室也是功不可没,崇祯时期仅宗禄一项就消耗850万石粮食,几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能用这么多钱养一家之人,明朝也是历朝独一份了。”素素说道。

“其实历代皇朝关于宗室的开销都不小,只是明朝的宗室人数过于夸张,才会让你们印象这么深刻。”白爷爷解释道。

“能不印象深刻吗,崇祯时期二十多万宗室,这是一个正常国家能养的起的宗室。”素素本想说百万的,毕竟这个说法最广,不过想想就算他们姓朱,也不一定真的像猪那样那么会生,百万好像有点太夸张了。

扶苏听到二十万宗室有些惊讶:“这些人全部都要靠国家养吗?”

“是的,朱元璋规定所有宗室成员,只要是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由国家供养,并且禁止他们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这一制度在《皇明祖训》中写明的。”

“其中最高亲王每年禄米1万石,郡王每年禄米2000石,下面6个爵位的依次递减,最低爵位奉国中尉200石,除此之外,公主、郡主等女性宗室成员及其配偶也有相应的俸禄标准。”

扶苏听到这庞大的数量,不由的咽了咽口水,大秦也有宗室,但绝对没这么夸张的数量,这一刻他很庆幸大秦为了打压宗室,并没有白养这宗室,而且让宗室们自己挣军功或其他功绩,如两年无军功者,便将其除去贵族籍,降为庶民。

“可是现代也不是发行纸币吗?”扶苏知道大明宝钞,但他不明白,同样纸币,为什么明朝会造成这么大的经济问题。

“那是因为现代货币是依靠国家信用、经济实力、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调控在维持稳定,而且央行也会通过外汇储备、国债、市场调控之类的手段确保货币价值,而且央行印纸币都会经过精密计算,来控制纸币数量。”

“而大明宝钞没有准备金制度,政府仅凭行政命令强制发行,把百姓们手中的金银换成纸币,却不能让百姓们手中的纸币换成金银,而且明朝为弥补财政赤字,无节制印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两者纸币完全没有可比性。”白爷爷摇了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