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番外,何雨欣一 家庭之旅遭遇宰客(第2页)
电话接通时,贾郑经正在开会,得知是国家广电总局局长来电,立刻走到了办公室。
“贾市长,我是何雨欣。”何雨欣的声音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现在就在丽江,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体验了你们的‘纯玩团’。”
贾郑经心中一紧,隐约感觉到事情不妙。
何雨欣没有绕弯子,直接将拉市海的遭遇、导游的强制消费、旅游局的不作为、警察的和稀泥,以及旅行社负责人的威胁,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贾市长,这就是梨江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强制消费、价格欺诈、监管纵容、警商勾结(至少是态度暧昧),你们的旅游局是怎么监管的?”
贾郑经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何局长,您别生气,这……这肯定是个别现象,我们马上调查,严肃处理!”
“个别现象?”何雨欣冷笑一声,“我在网上随便一搜,类似的投诉成千上万。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恐怕也会被‘个别现象’这个借口蒙蔽!贾市长,梨江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是城市的名片,现在却成了宰客的温床,你们脸上好看吗?”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严厉:“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内,必须对涉事旅行社、导游以及监管不力的旅游局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并拿出全市旅游市场的整改方案。如果做不到,或者只是做做样子,我何雨欣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的名义,动用所有官方媒体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曝光梨江旅游乱象,让全国人民都看看,你们是怎么管理的!”
电话那头,贾郑经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是是是!何局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彻查!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挂了贾郑经的电话,何雨欣立刻拨通了总局办公室主任的电话:“通知下去,成立梨江旅游市场专项调查组,由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牵头,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明天就派工作组去丽江,进行暗访调查。记住,不要提前通知地方,要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紧接着,她又签发了一份内部文件,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名义,紧急发往云省文化和旅游厅:“据群众举报及初步调查,梨江市部分旅行社存在强制消费、价格欺诈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当地旅游监管部门存在明显失职失察。现责令你厅立即督促梨江市文旅局对涉事企业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于三日内将处理结果及全市整改方案报总局备案。总局将对整改情况进行全程督导。”
文件措辞严厉,态度强硬,彰显了何雨欣这次“动真格”的决心。朱聿修在一旁看着妻子雷厉风行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做得对。权力不是用来享受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何雨欣揉了揉太阳穴,看向窗外刚刚亮起的梨江古城。阳光洒在青瓦白墙上,本该是一片祥和,但她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在这座古城掀起。而这一次,她要用手中的权力,为那些无助的游客,讨回一个公道。
何雨欣的“雷霆之怒”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梨江乃至整个云省文旅系统激起了千层浪。贾郑经市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整改工作,市文旅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一场前所未有的旅游市场整治行动迅速展开。
联合工作组以雷霆手段切入,首先锁定了何雨欣一家遭遇的旅行社——“梨江风光国际旅行社”。调查组调取了该旅行社的财务账目、游客合同、导游排班记录,并传唤了涉事导游和负责人。
调查发现,该旅行社长期与蜡市海周边的“黑马场”勾结,以低价吸引游客报名,再通过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手段牟利,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同时,调查组顺藤摸瓜,牵出了另外两家存在类似问题的旅行社——云省海外国际旅游集团和摘星晨国际旅行社,这三家企业长期垄断部分旅游线路,形成了利益链条。
处理结果很快公布:
- 三家涉事旅行社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立案调查,企业负责人被列入旅游行业“黑名单”,终身不得从事旅游经营活动;
- 涉事导游被吊销导游资格证,列入全国旅游从业人员黑名单,并依法追究其蜡强制交易的法律责任;
- 市海景区的“黑马场”被依法取缔,相关责任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这一系列“顶格处罚”在梨江旅游行业引起了强烈震动,那些曾经有恃无恐的旅行社和导游,第一次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监管的力度”。
何雨欣在与贾郑经的通话中,尖锐指出了“监管失灵”的问题。为此,梨江市痛定思痛,对旅游监管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 重启“红黑榜”制度:每月对全市旅行社、导游、景区等进行综合考评,上榜“红榜”的给予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列入“黑榜”的则公开曝光,并依法惩处。第一期“黑榜”就公布了12家违规旅行社和8名不良导游,在行业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 设立24小时快速投诉通道:整合旅游、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投诉热线,成立“梨江旅游投诉快速处理中心”,承诺游客投诉“1小时响应、12小时调查、24小时反馈”。中心配备专业调解人员和法律顾问,确保游客维权渠道畅通无阻;
- 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组成常态化联合执法队,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突击检查,重点打击强制消费、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执法过程全程录像,确保公正透明。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宰客”现象,梨江市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的举措:
- 推行“一店一票”制:要求所有旅游购物店、消费场所必须向游客出具正规发票和消费明细,严禁“口头报价”“模糊消费”。游客若发现价格不符,可凭票投诉,一经查实,商家将面临高额罚款;
- 实施“明码标价”工程:全市所有旅游项目(如骑马、游船、演出等)必须在显着位置公示价格,严禁任何形式的“坐地起价”。景区门票、观光车、索道等实行政府指导价,浮动范围不得超过10%;
- 建立“诚信旅游”奖励机制:对连续三年无投诉、诚信经营的旅行社和导游,给予税收减免、优先推荐客源等奖励,并在官方平台进行重点宣传,引导行业形成“诚信光荣、欺诈可耻”的氛围。
这场“风暴式”整改持续了数月,梨江旅游市场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牌”。曾经乌烟瘴气的蜡市海景区变得规范有序,骑马价格统一公示,游客可以自主选择;古城里的旅行社不再用“低价陷阱”揽客,而是靠服务和口碑竞争;旅游投诉电话不再是“摆设”,而是真正成为了游客的“保护伞”。
当梨江的整改工作初见成效时,何雨欣坐在广电总局的办公室里,看着桌上那份厚厚的《梨江市旅游市场整改报告》。报告显示,整改后三个月,梨江旅游投诉率同比下降了70%,游客满意度从整改前的62%提升至89%,旅游收入反而实现了15%的增长。
这个结果让她稍感欣慰,但更多的是沉重的思考。这场由她“个人干预”引发的整改风暴,虽然短期内解决了问题,却也暴露出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为什么普通游客打一百次投诉电话都没用,而我一个电话就能让整个梨江动起来?”何雨欣在总局党组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地方监管体系存在严重的‘选择性执法’和‘权力崇拜’!”
调查发现,梨江旅游乱象长期存在,根源在于利益链的固化:旅行社通过“回扣”“好处费”拉拢导游,导游则通过强制消费牟利,而部分监管人员或因收受好处,或因怕惹麻烦,对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成了“旅行社—导游—监管部门”的共生利益链条。普通游客的投诉,触动了这条利益链,自然会被“踢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