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番外,何雨燕四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第2页)
"妈,我没事。"任昭宁勉强笑了笑,"比起这个,我更担心离婚会影响爸爸的声誉。"
"傻孩子。"任小川推门而入,将一叠文件放在桌上,"你爷爷当年打仗时说过,为了面子忍气吞声,最后只会丢更大的脸。"
家族律师团队效率惊人。三天后,张文远收到离婚协议时,还在附中教室里对学生大发雷霆:"...有些权贵家庭,仗势欺人..."
"张老师。"校长突然出现在门口,"请您注意师德。"
深秋的八达岭长城上,任昭宁望着层林尽染的山峦。身旁的何明晨——她那位在公安部任职的表哥,正用军刀削着苹果。
"记得小时候大伯带我们来爬山吗?"他突然说,"你说要当教育部长,我说要当警察局长。"
任昭宁轻笑:"结果你做到了,我却..."
"你却救了更多孩子。"何明晨递过苹果,"去年你推行的农民工子弟教育计划,让三千多个孩子有了上学机会。这比当什么部长强多了。"
山风拂过她的短发。任昭宁忽然明白,这段婚姻给她最大的礼物,就是让她真正理解了父亲常说的那句话:"门当户对,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对等。"
离婚判决书下来的那天,任昭宁独自去了北师大。在当年张文远向她告白的银杏树下,她遇见了一群来参观的中学生。
"老师,您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吗?"扎马尾的女孩好奇地问。
"是啊,很多年前了。"她微笑着回答。
"那您实现梦想了吗?"
任昭宁望向远处崭新的教学楼。十年前她梦想改变中国教育,现在她只是四九城一个区的教育局副局长,管辖着二十七所中小学。
"还在路上。"她轻声说,突然觉得这个答案也不错。
夕阳西下时,任昭宁接到母亲电话:"晚上回家吃饭吧,你哥带了些黑省的蘑菇。"
挂掉电话,她最后看了眼那棵银杏树。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像极了当年张文远给她写的第一封情书里夹的那片。只是时过境迁,那片叶子早已在岁月里泛黄破碎,而新的春天,总会到来。
初春的四九城,阳光透过新绿的槐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任昭宁抱着一摞教育局的文件,匆匆穿过北海公园,赶着去参加一场教育系统的座谈会。
她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绒大衣,发髻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耳畔,显得干练又柔和。离婚后的这一年,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很少再为私事分心。可今天,当她转过一道回廊时,却意外撞上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昭宁?"
男人站在一株盛放的海棠树下,穿着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眉目英挺,眼神温和而沉稳。他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起来:"真的是你?"
任昭宁怔住,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王强?"
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任家和王家同住一个大院,王强比她大两岁,是王家旁系的子弟,性格沉稳,做事踏实。那时候,他总带着她在院子里捉蛐蛐、放风筝,像个可靠的大哥哥。后来,两家因工作调动分开,渐渐断了联系。没想到,竟会在这里重逢。
"真巧,"王强笑着走近,"我刚开完会,想着来公园走走,没想到遇见你。"
任昭宁也笑了:"我也没想到。"
两人并肩沿着湖边散步,聊起儿时的趣事,又谈起各自的近况。王强现在是四九城红星轧钢厂的副厂长,副厅级干部,事业有成,却一直单身。他说话不紧不慢,偶尔带点幽默,让任昭宁觉得格外放松。
分别时,王强主动递过一张名片:"有空的话,可以一起吃个饭。"
任昭宁接过,指尖微微一顿,随后也递出自己的联系方式:"好。"
那次偶遇后,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他们约在茶馆里喝茶,聊工作,聊生活,偶尔也聊起各自的家庭。王强知道她离婚的事,却从未多问,只是在她提起时,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说:"都过去了。"
他的掌心温暖干燥,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任昭宁发现,和王强在一起时,她很少再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他沉稳却不沉闷,风趣却不轻浮,像一泓静水,能包容她所有的情绪。
一个月后,王强邀请她去听一场音乐会。散场时,夜色已深,他送她回家,车停在任家老宅门口,两人却谁都没急着下车。
"昭宁,"王强忽然开口,"其实……我们这次重逢,可能不是巧合。"
任昭宁一愣:"什么意思?"
王强笑了笑:"前几天,我爷爷和你父亲下棋时,提了一句,说'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小了,该成家了'。"
任昭宁睁大眼睛:"你是说……"
"嗯,"王强点头,"他们大概早就有意撮合我们。"
任昭宁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可奇怪的是,她并不觉得反感,反而有些想笑。
"那……你怎么想?"她问。
王强看着她,目光认真:"我觉得,他们眼光不错。"
两个月后,任家与王家为两人举办了一场低调却温馨的婚礼。
婚礼上,任小川难得地露出笑容,拍了拍王强的肩膀:"以后好好照昭宁。"
王强郑重地点头:"一定。"
何雨燕看着女儿穿着旗袍站在王强身边,眉眼间终于有了久违的轻松和幸福,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而任昭宁,望着身旁这个沉稳可靠的男人,忽然觉得,或许命运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会把人带到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