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灶台扬威(第2页)
这供述,揭开了一段黑暗的往事!
孩子们扒着门缝看热闹,突然齐声喊:“把坏人抓起来!”
这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正义的力量!
保卫科的人把王局长押走时,他突然回头哭嚎:“何师傅,求您高抬贵手,我儿子还在上学……”
他的哀求,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何雨柱面无表情,往炉膛里添了块硬煤。
火苗舔着锅底,仿佛在为正义燃烧。
他冷冷地说道:“早知道今天,当初就不该伸手。”
这是对王局长的警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杨为国往锅里倒了勺酱油,咕嘟声里混着他的话:“柱子哥,现在全市都知道您刚正不阿,好多人想来拜师呢。”
这话语,是对何雨柱的赞扬与肯定!
何雨柱把炒好的青菜盛出来,香气飘出老远。
他认真地说道:“拜师可以,先从洗碗切菜学起,少一个步骤都不行。”
他对技艺的传承,有着严格的要求!
张师傅看着他忙碌的样子,眼神中充满了欣慰。
他突然对孙志国说:“你看他现在,说话办事,是不是越来越像当年的我?”
这是对何雨柱成长的认可!
孙志国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星子溅在地上。
他笑着说道:“比您当年还厉害,您当年只敢在心里骂,他现在敢当面怼。”
这是对何雨柱勇气的赞赏!
傍晚时分,饭馆里热闹非凡。
有来吃饭的,有来拜师的,还有来送锦旗的。
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李司令的警卫员送来块牌匾,上面写着“匠心守正”四个大字。
他恭敬地说道:“何师傅,司令说这四个字您当之无愧。”
这牌匾,是对何雨柱的高度评价!
何雨柱把牌匾往“何记饭馆”旁边一挂,正好对齐。
他谦虚地说道:“替我谢谢司令,我就是个炒菜的,担不起这么大的名头。”
但他心中,却充满了感动与自豪!
警卫员往灶台边凑了凑,小声说道:“司令还说,王局长供出了当年陷害您爹的人,现在正在调查。”
这消息,让何雨柱心中一震!
何雨柱的手顿了顿,锅铲在锅里划出刺耳的声。
他喃喃自语道:“二十多年了,总算能给我爹一个清白。”
这是他多年的心愿,如今终于有了希望!
孩子们突然唱起了歌,是孙志国教的《灶台歌》。
歌词里混着锅碗瓢盆的响声,仿佛是一曲欢快的乐章。
何雨柱往孩子们碗里各夹了块肉,眼眶有点发热。
他温柔地说道:“好好唱,等你们长大了,我教你们炒菜,教你们怎么用锅铲守护自己的良心。”
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期望与嘱托!
夜色渐浓,饭馆的灯亮得像颗星。
何雨柱站在灶台前,往锅里倒了新的油,滋滋声里,他突然觉得这方灶台就是他的战场。
锅铲是他的武器,炒出的不仅是饭菜,还有世道的公道!
这是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坚守!
张师傅拄着拐杖回家时,回头望了一眼。
他看见何雨柱的影子被灯光拉得老长,像座永远不会塌的山。
这影子,是何雨柱的担当与责任!
孙志国往炉膛里添了最后一块煤,火苗映着他的笑脸。
他兴奋地说道:“柱子哥,以后这饭馆,就是咱市里最亮的地方。”
这是他对饭馆未来的美好憧憬!
何雨柱把最后一盘菜端上桌,声音洪亮得像喊号子。
他坚定地说道:“不止是亮,还得热,热得能焐化所有的冰,暖透所有人的心。”
这是他对饭馆的期望,也是他对生活的追求!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映着何雨柱的脸,像尊永不褪色的雕像。
他站在那里,守护着这方天地,守护着心里的规矩,一年又一年!
门外的风呼呼地刮,却吹不散饭馆里的热气和香气。
这热气和香气,仿佛是何雨柱精神的象征,温暖着每一个人!
有个第一次来的食客问邻桌:“这掌勺的师傅,真是个厉害人物?”
邻桌的老人喝了口酒,眯着眼笑,说道:“何止厉害,他手里的锅铲,能炒出是非黑白,能定人生死荣辱。”
这是对何雨柱最生动的评价!
何雨柱好像听见了,往锅里撒了把葱花,香气漫了满屋子,像在回应所有的赞誉和期待。
他知道,只要这灶台还在,这锅铲还在,他就会一直站在这里,守着这方天地,守着心里的规矩,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