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晨室主 作品

第201章 饭馆梦起(第2页)

连平时爱偷懒的孙志国,都主动扛了一下午木料。 他的转变让大家有些意外。

“志国,你咋转性了?”何雨柱递给他块窝窝头,好奇地问道。

他想知道孙志国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这么积极。

孙志国啃着窝头,脸红红的:“为国都能学好,我…… 我也想学好。”

杨为国的改变激励了他,让他也想重新做人。

杨为国听见了,递给他瓶热水,真诚地说:“以前的事,咱都忘了。以后饭馆开张,你常来,我给你多盛点肉。”

他愿意给孙志国一个机会,一起重新开始。

孙志国的眼圈突然红了,低下头使劲扒拉着砖缝里的泥。

他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愧疚。

张师傅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悄悄对何雨柱说:“你看,人心都是肉长的。”

他感慨于大家的善良和热心,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何雨柱点点头,看见杨为国正踩着梯子刷墙,动作笨拙却认真,袖口沾着白灰,像只刚学飞的鸟。

他看到了杨为国的努力和改变,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转眼到了试营业那天。

张师傅凌晨三点就起了,在灶台前忙得团团转。

他希望用最好的菜肴迎接第一批客人。

杨为国打下手,切菜的动作比以前稳多了,土豆丝切得细如发丝。

他的厨艺在这段时间里有了很大的进步。

“爹,您尝尝这红烧肉。”杨为国端过砂锅,肉香混着冰糖的甜气,在屋里绕了三圈。

他希望自己的手艺能得到张师傅的认可。

张师傅夹了一块,慢慢嚼着,突然掉了眼泪:“像…… 太像你娘做的味道了。”

这熟悉的味道让他想起了妻子,心中满是思念。

杨为国的手停在砂锅沿:“我记得她总说,肉要炖到骨头酥,日子才能过到心上去。”

母亲的话一直铭记在他心中,成为他生活的指引。

何雨柱在门口挂上牌匾,红漆写的“全味居”三个字,在朝阳下亮得晃眼。

这个牌匾代表着新的开始,充满了希望。

第一个来的是王师傅,揣着个搪瓷缸:“给我来碗小米粥,俩肉包子,我要带回去给我家老婆子尝尝。”

他迫不及待地想让家人也尝尝“全味居”的美食。

“得嘞!”杨为国麻利地盛粥、装包子,手不抖了,脸上还带着笑。

他的服务越来越熟练,态度也越来越热情。

没过多久,门口就排起了队。

厂里的工人、街上的邻居,都想尝尝这对特殊父子的手艺。

“全味居”的名气越来越大。

“张师傅,您这包子绝了!”

“为国,你这醋溜白菜比柱子炒的还香!”

客人们的夸奖声不绝于耳,让杨为国和张师傅心中充满了喜悦。

杨为国听见夸奖,腰杆挺得笔直,给每个人的碗里都多添了勺菜。

他希望客人能吃得满意,感受到他们的诚意。

张师傅看着儿子忙碌的背影,悄悄对何雨柱说:“柱子,谢谢你。”

他对何雨柱充满了感激,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

“谢我啥?”何雨柱正给煤炉添火,疑惑地问道。

他不知道张师傅为何突然说谢谢。

“谢谢你没放弃他。”张师傅的声音很轻,“也谢谢你…… 让我觉得,这把老骨头还有用。”

何雨柱的坚持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何雨柱刚要说话,突然看见杨为国对着一个熟客鞠躬。

那客人是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正抹着眼泪:“好孩子,当年是我对不住你娘,没看好你……”

一段尘封的往事被揭开。

“大娘,过去的事了。”杨为国扶着老太太坐下,温柔地说,“您想吃啥?我给您做,今天我请客。”

他选择了宽容和原谅,展现出了自己的大度。

老太太望着他,突然笑了:“就来碗你娘常做的玉米糊糊,放俩枣。”

她想通过这碗玉米糊糊,找回曾经的回忆。

杨为国转身进了后厨,张师傅赶紧跟过去,看见儿子正往糊糊里埋红枣,手又开始抖,只是这次,嘴角带着笑。

他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感动。

灶台的火正旺,锅里的糊糊咕嘟作响,像是在哼一首老掉牙的歌。

这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何雨柱靠在门框上,看着这对父子在蒸汽里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这世上最暖的,从来不是多热的菜,而是能把日子炖得软软糯糯的那份心。

他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心中充满了感慨。

只是没人注意,杨为国给老太太端糊糊时,碗底悄悄压了张纸条。

这张纸条或许承载着杨为国的某种情感或承诺。

老太太临走前,把纸条塞进了怀里,拐杖在地上敲出的节奏,和当年张师傅给儿子唱的童谣,竟是一个调调。

喜欢四合院之不同的人生请大家收藏:()四合院之不同的人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