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饭馆梦起
张师傅的手轻轻摩挲着围裙上那个“安”字,目光有些迷离,眼眶在灶台火光的映照下,亮闪闪的,似有泪光在闪烁。 这围裙承载着太多回忆,那个“安”字,更是一段未竟故事的象征。
杨为国的手还停留在围裙角,指腹不自觉地用力,把那个“安”字按得发皱。
他的内心此刻如波澜起伏的湖面,这个字勾起了他太多复杂的情感。
“爹,这字……”他声音发紧,像是被蒸汽烫过一般,带着一丝颤抖和迟疑。
他不知该如何表达此刻心中翻涌的情绪,只能从这简单的询问开始。
“当年你娘绣的,没绣完就……”张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往灶膛添了块煤,火苗“噗”地一下舔上木柴,发出欢快的声响。
那未绣完的字,就像未走完的人生,充满了遗憾。
“现在补上,算全了。”张师傅的话语带着几分感慨,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使命。
这个“安”字,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完整的意义。
何雨柱正往坛子里腌酸菜,瓷坛碰撞声脆生生的,在安静的厨房里格外清晰。
“师傅,要我说,饭馆名字就叫‘全味居’,啥味都得有,就像咱厂里的人,啥脾气都得容。”他停下手中的动作,眼睛亮晶晶地说道。
这个想法在他心里憋了很久,此刻终于说了出来。
杨为国眼睛一亮,像是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这名好!既全乎,又有咱做饭的本分。”
他对这个饭馆名字十分赞同,觉得它贴切又富有深意。
张师傅笑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用拐杖在地上敲了敲:“名是好,可钱从哪来?盘个铺面、置套家伙,没百十块下不来。”
喜悦过后,现实的难题摆在眼前,让他不得不冷静思考。
这话让屋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筹集资金开饭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雨柱摸了摸口袋,掏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我攒了三十五块,是准备给我妹当嫁妆的,先挪出来。”
他咬了咬牙,为了饭馆能开起来,决定先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钱。
“那哪行!”张师傅赶紧摆手,脸上满是焦急,“雨水那丫头盼嫁妆盼了多少年。”
他不想因为饭馆的事耽误了何雨柱妹妹的终身大事。
杨为国突然站起来,往灶台后挪了挪,掀开一块松动的地砖,从里面摸出个油纸包。
他的动作有些急切,却又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这是我在里面攒的,省了三年窝窝头钱,有四十七块。”他把油纸包放在桌上,缓缓打开。
这三年的节省,凝聚着他对未来的希望。
油纸包打开,毛票、角票、块票码得整整齐齐,最底下还有枚生锈的五分硬币。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都饱含着他的心血。
张师傅的手颤了颤,眼中满是心疼:“你…… 你咋不买点吃的?”
他难以想象杨为国这三年吃了多少苦。
“我想出来后,能给您买点好的。”杨为国把钱往桌上推了推,真诚地说道,“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他的心中一直装着张师傅,想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何雨柱突然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有了!咱找李厂长说说,厂里不是有间废弃的传达室吗?就在街口,改改就能当饭馆。”
他的脑袋转得飞快,很快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那能行吗?”张师傅有些犹豫,眉头微微皱起,“厂里的东西,哪能随便动。”
他对这个提议心存疑虑,担心会惹出麻烦。
“咋不行?”何雨柱往炉膛里添了块煤,自信满满地说,“咱跟厂里签合同,每月交五块租金,还能优先给厂里送加班饭,一举两得。”
他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试图说服张师傅。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去找李怀德。
李厂长正对着报表发愁,眉头紧锁,听见来意,眼镜都笑歪了。
“你们这是给我解决难题呢!那传达室漏风漏雨的,正愁没人管。租金不用五块,三块就行,水电费厂里包了!”他爽朗地笑着,对三人的提议十分满意。
张师傅激动得直作揖,眼中满是感激:“李厂长,您真是活菩萨。”
他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对李厂长充满了感激之情。
“别谢我,”李怀德指着杨为国,语重心长地说,“我是看这小子确实往好里走。好好干,给咱工人争口气。”
他对杨为国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改过自新。
杨为国攥紧拳头,眼神坚定:“您放心,我绝不给厂里丢脸。”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
改铺面的日子,厂里的工友都来帮忙。
大家齐心协力,都想让饭馆早日开起来。
王师傅带着几个老伙计糊顶棚,他们的动作熟练而默契。
李怀德让人拉来两车新砖,为饭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