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棋显本色,雨柱得法(第2页)
广州?
何雨柱愣住了。
他这辈子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更别说代表全国工人去比赛。
沈砚之比他还激动:“这是好事啊!雨柱,你可得答应!”
何雨柱却犹豫了。
他想起食堂的灶台,想起工人们期待的眼神,想起张师傅躺在病床上念叨的那口红烧肉。
下棋固然让他着迷,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围着灶台转的厨子。
夜里,他躺在招待所的硬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画出棋盘似的格子。
他从枕头下摸出个小本子,上面是他记的菜谱,翻到最后一页,是何雨水给他写的几句话。
“哥,不管走到哪,别忘自己是干啥的。灶台在,根就在。”
第二天一早,何雨柱把沈砚之叫到房间,从包里掏出两样东西。
一样是全国围棋锦标赛的参赛证,另一样是他的四级厨师证。
“沈同志,”
何雨柱把参赛证推过去。
“广州的比赛,我不去了。”
沈砚之愣住了:“为啥?这可是多少棋手梦寐以求的机会!”
“我想回厂里了。”
何雨柱摩挲着厨师证上的烫金大字。
“张师傅等着我炒红烧肉,工人们等着我回去掌勺。下棋能让我出名,但炒菜能让我踏实。”
“可你的天赋……”
“天赋哪都能发光。”
何雨柱笑了。
“在棋盘上能赢,在灶台上也能赢。再说了,我可以带着棋盘回食堂,午休时跟王师傅他们杀两盘,这不挺好?”
沈砚之看着他眼里的笃定,突然明白了。
这才是何雨柱,那个把锅铲当武器,把灶台当战场的厨子,名利从来不是他追求的东西。
“我尊重你的决定。”
沈砚之收起参赛证。
“但我得跟钱老说一声,他老人家肯定会理解的。”
何雨柱刚收拾好行李,招待所的服务员就送来一封电报,是何雨水发来的,只有短短一行。
“哥,回来路上拐趟供销社,给张师傅带两斤桃酥,他牙口刚好点。另,李怀德厂长说,食堂要添新灶台,等你来掌眼。”
何雨柱看着电报,突然笑出声。
妹妹总是这样,知道他心里想啥,三言两语就把他的路给指明白了。
他背着包走出招待所时,阳光正好,街上的自行车铃声 “叮铃铃” 响个不停,卖冰棍的老太太推着小车走过,吆喝声在胡同里回荡。
这烟火气,比赛场的掌声更让他心安。
体委门口,老干部正等着他,手里拿着个布包。
“何同志,这个你拿着。”
打开一看,是副新的围棋,棋子温润,棋盘是用整块松木做的,还带着淡淡的松木香。
“钱老托我给你的,”
老干部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他说,这棋跟你有缘,在哪都能下出滋味。”
何雨柱接过棋盘,沉甸甸的,像接过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他没直接去火车站,而是先去了供销社,买了两斤桃酥,用纸包好,又买了些糖果。
回去给胡同里的孩子们分分,算是分享他的快乐。
坐在回轧钢厂的火车上,何雨柱靠窗坐着,手里摩挲着新棋盘。
车窗外的田野、村庄飞快地往后退,像一幕幕闪过的棋谱。
他知道,回到厂里,日子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天不亮就起来备菜,炒完菜跟工人们聊聊天,午休时跟王师傅他们杀两盘棋。
平淡,却踏实。
只是他没料到,火车快到站时,李怀德厂长突然从隔壁车厢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份文件,脸上带着神秘的笑。
“雨柱,给你看个好东西。”
李厂长把文件递过来。
“市里要搞职工技能大赛,不光有炼钢、车床,还有厨艺比赛,冠军能去省里参加展览。”
何雨柱看着文件上的 “厨艺比赛” 四个字,眼睛突然亮了。
在灶台上下棋,这才是他最擅长的啊!
李厂长拍着他的肩膀:“怎么样?敢不敢再比一次?这次不比棋,比炒菜!”
何雨柱握紧手里的棋盘,又摸了摸兜里的厨师证,突然觉得浑身的劲儿都回来了。
比!为啥不比!
在灶台上,他照样能赢!
只是他不知道,这次厨艺大赛的评委里,有个上海来的名厨,据说最看重 “创新”,而这人,正好是赵文斌的舅舅。
一场新的较量,在他还没回到食堂时,就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
而这一次,他的武器,是锅铲和火候,是他最熟悉,也最引以为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