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640章 天才少年戏写檄文,竟被皇帝逐出长安?(第2页)

三、檄文风波:戏谑背后的致命陷阱

《檄英王鸡》里的妙语连珠,很快传到唐高宗耳中。当读到"虽季郈之鸡虽雄,尚惭利吻;而埘桀之鹜固劣,仍屈雄心"时,皇帝的脸瞬间阴沉下来。这句表面写斗鸡的话,却暗合了当年季氏郈氏斗鸡引发的政治纷争。

"此乃挑拨离间!"宰相裴炎在旁煽风点火,"诸王本就暗生嫌隙,王勃此举,分明是要扰乱朝纲!"唐高宗盯着檄文上飞扬的字迹,想起自己兄弟相残的往事,突然下令:"即刻将王勃逐出王府,永不录用!"

四、落魄天涯:天才陨落的血色轨迹

被逐出长安那日,王勃背着简单行囊,站在灞桥边回望皇城。曾经追捧他的权贵们避之不及,唯有一位歌女在桥头为他弹唱。"大人这篇檄文,写得比《长门赋》还妙..."歌女哽咽道。王勃苦笑着将最后几文钱塞进她手中,转身走向茫茫前路。

此后,他历经磨难:因私杀官奴险些丧命,又在探望父亲途中遭遇海难。当他在《滕王阁序》中写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时,没人知道这八个字背后,藏着多少血泪。而那篇改变他命运的《檄英王鸡》,却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五、千年余响:一篇檄文的历史注脚

神龙政变后,当人们重新翻开王勃的文集,读到《檄英王鸡》时,有人痛斥他年少轻狂,也有人惋惜他生不逢时。唐玄宗曾感叹:"若王勃未遭此劫,大唐文坛该是何等辉煌!"而长安的老人们仍在讲述那个传说:每年寒食节,大明宫遗址上似乎还能听见斗鸡的啼鸣,和少年才子挥毫泼墨的沙沙声。

从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到落魄天涯的失意文人,王勃用一篇檄文,书写了最惨烈的青春挽歌。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权力的阴影下,再耀眼的才华,也可能成为致命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