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640章 天才少年戏写檄文,竟被皇帝逐出长安?

麟德元年的长安春日,大明宫后苑的斗鸡场人声鼎沸。英王李显的"金爪将军"正与沛王李贤的"铁喙先锋"斗得难解难分,看台上诸王欢呼震天。突然,一篇洋洋洒洒的《檄英王鸡》传遍全场,当"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的句子传入唐高宗耳中,皇帝拍案而起:"好个王勃!这哪里是戏文,分明是挑唆骨肉相残!"这场由斗鸡引发的闹剧,就此改变了天才少年的命运。

一、长安纸贵:天才少年的锋芒初露

贞观二十三年,九岁的王勃蹲在父亲书房,捧着《汉书》读得入神。当父亲王福畤问他"能解否",小娃娃竟将《项羽本纪》倒背如流,末了还煞有介事地评论:"霸王若渡乌江,鹿死谁手未可知也!"老父亲望着儿子发亮的眼睛,既骄傲又隐隐担忧——这般锋芒,不知是福是祸?

十六岁那年,王勃赴京赶考。在灞桥驿馆,他写下《乾元殿颂》,笔锋雄浑如惊涛拍岸。主考官读罢,手都在发抖:"此子之才,五十年难得一见!"放榜那日,王勃以最年少的进士身份踏入朝堂,长安城的权贵们争相宴请,只为一睹这位"神童"的风采。

二、斗鸡狂欢:宫廷深处的荒诞游戏

龙朔年间,宫廷斗鸡之风愈演愈烈。诸王各出奇招:英王李显给斗鸡披上金丝甲,号称"金甲武士";沛王李贤则用朱砂染鸡喙,美其名曰"赤焰将军"。每到寒食节,后苑斗鸡场便成了权力的角斗场——赢了斗鸡,比赢了奏章还风光。

王勃被沛王李贤招为侍读那日,正撞见两只斗鸡打得鸡毛乱飞。李贤拍着他肩膀大笑:"子安,为我的'铁喙先锋'写篇檄文,挫挫皇兄的锐气!"王勃望着少年王爷眼中的兴奋,酒意上涌,挥毫写下:"于是爪利如锋,目明似镜;雄心欲斗,逸气难平..."檄文传遍长安,百姓们争相传抄,却没人注意到暗处涌动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