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555章 这位唐朝皇帝如何在沉默中再造盛世(第2页)

处理完党争,李忱把目光投向了国门之外。河西走廊的驼铃声里,吐蕃使者趾高气昂地递上国书:"听闻大唐新君仁厚,何不割让三州五郡?"

李忱把玩着西域进贡的夜光杯,突然将酒水泼在使者脸上:"回去告诉你们赞普,朕的剑,比太宗皇帝的还要锋利!"他召来张议潮的密信,看着信中"愿率沙州归唐"的血字,想起微服私访时,河西百姓被吐蕃人欺压的惨状,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咸通元年的长安城,庆祝河西汉唐故土收复的花灯照亮了夜空。李忱站在承天门城楼上,听着百姓山呼万岁,却突然转身问宰相令狐绹:"你说,朕比得上玄宗爷爷吗?"

令狐绹正要开口,却见皇帝望着星空轻笑:"不必回答。朕知道,开元盛世有多辉煌,安史之乱就有多惨烈。"他的目光落在朱雀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上,那里有西域胡商,有江南学子,有吐蕃降卒,"朕只要这天下,不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

史书上对这位"小太宗"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说他"性沉毅,外晦而内朗"。但长安的老人们记得,是他让中断百年的漕运重新畅通,是他让被吐蕃侵占的河湟之地重归大唐,是他在宫门口立下铁牌:"谏官有言,随到随见"。

当李忱在大明宫含风殿驾崩时,百姓自发罢市三日。有人在他的灵前摆上从河西带回的沙土,有人供奉着写有"大中之治"的牌位。而史官们或许不知道,这位一生低调的皇帝,在临终前仍攥着那本翻烂的《贞观政要》——书页间夹着的枯叶,早已化作了滋养大唐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