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555章 这位唐朝皇帝如何在沉默中再造盛世
会昌六年的深冬,大明宫的铜漏声裹着雪粒子,敲得人心里发慌。李忱盯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朱笔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案头摆着的《贞观政要》抄本边角已经磨得发毛,墨迹里还夹着他当光王时在民间捡来的枯叶。
"陛下,仇士良求见。"小太监的声音带着颤音。李忱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位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的大宦官,此刻正捧着象征军权的神策军印信,蟒纹官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老奴年迈,恳请辞去观军容使一职。"仇士良的声音像淬了毒的匕首,看似谦卑的语气里藏着试探。李忱低头继续批阅奏折,仿佛没听见般平淡:"准了,赐良田千顷。"
等仇士良退出殿门,李忱突然将朱砂笔狠狠折断。暗卫首领不知何时出现在阴影里:"陛下,要动手吗?"他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想起装疯卖傻的那十四年——被丢进粪坑时的恶臭,被侄子武宗派人暗杀时的惊险,此刻都化作嘴角一抹冷笑:"不急,让他先尝尝解甲归田的滋味。"
大中元年的早朝,当李德裕被弹劾的奏章摆在龙案上时,满朝文武都在等新皇表态。这位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连武宗都敬他三分。李忱慢条斯理地卷起奏章,突然开口:"听说李相每次出行,仪仗比朕还气派?"
朝堂瞬间死寂。李德裕扑通跪地,官帽上的貂蝉珰摇晃不止:"陛下明察!这是..."
"明察?"李忱猛地起身,龙袍下摆扫翻了鎏金香炉,"朕在民间时,百姓都说'八十一颗子,颗颗砸中李相府'!"他的声音突然拔高,惊得梁上的燕雀扑棱棱乱飞,"去洛阳查查,他家地窖里藏的粮食,够赈济多少灾民!"
这场风暴来得猝不及防。当抄家的士兵从李德裕府中搜出半人高的金佛时,长安百姓才惊觉,那位看似木讷的光王,早已把朝堂蛀虫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李忱却只是在奏折上批了八个字:"贪墨误国,罪无可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