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常变境·动静相济(第2页)
“无常子再看。”吴仙转而指向光轮另一端的江河,“江水奔流不息(变),可始终沿着河道(常)。若河道改了,水便成了洪灾;若水不流动,河道便成了死渠。”
无常子的身影在光影中顿住,他看着江水流淌,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却始终在河道的框架里滋养两岸。他忽然想起,自己曾为了“变”,亲手毁了无数河道,让水流漫过田野,淹死了多少本该依水而生的生灵。
“常不是静,是变中的锚。”吴仙踏在界限中央,体内僵硬的道基主干忽然泛起活气——那“常”并非凝固的顽石,而是深埋土中的根,虽不动,却在默默汲取养分,支撑着枝叶的生长。他伸手触碰东侧的山峦,指尖过处,那些细密的裂纹开始愈合,石雕般的山峦渗出湿润的泥土气息。
“变不是乱,是常中的机。”他转向西侧,体内狂乱的枝叶忽然有序起来——那“变”并非无章的疯长,而是枝叶随风雨舒展的姿态,虽摇曳,却始终连着主干。赤焰般的碧波渐渐退去狂躁,化作清澈的流水,游鱼在其中摆尾,虽姿态万千,却始终是鱼形。
恒常老身上的石纹道袍开始泛出绿意,僵硬的关节能屈伸了,他望着自己重新有了温度的手,喃喃道:“原来……常是让变有处可依。”
无常子变幻的身影渐渐稳定,化作一个青衫少年,眉眼间有了定数,却仍带着灵动:“原来……变是让常有处可伸。”
吴仙抬手,共在环的光轮化作一道太极般的流转光纹,将东侧的“常”与西侧的“变”圈入其中。光纹转动时,“常”的力顺着纹路注入西侧,为狂乱的变化定下轨迹;“变”的力沿着纹路汇入东侧,为僵化的恒常添上生机。
刹那间,凝固的云开始缓缓飘移,却始终保持着云的形态;静止的水开始潺潺流动,却始终沿着河道蜿蜒。山峦在缓慢生长,草木在枯荣间轮回,游鱼摆尾时会吐出不同的气泡,却始终是那尾鱼。天地间的“常”与“变”,不再是对立的两极,而成了相济的呼吸——如钟摆,静是动的蓄力,动是静的舒展;如昼夜,昼的明亮是常,每日的光影角度是变,方有晨昏之美。
那道界限化作一道流动的光带,东侧的“常”与西侧的“变”在其中交融,生出风,风中有常(自西向东)有变(时强时弱);生出雨,雨中有常(从天而降)有变(或急或缓)。天地终于有了活气,不再是定格的画,也不是混乱的影,而是一首动静相和的歌。
恒常老与无常子相视一笑,化作两道流光融入光带,一道成了定音的鼓点,一道成了流转的旋律。
共在环上的光轮愈发圆满,“常”与“变”的法则如两滴墨,在混沌珠网中晕开,与先前的道魔、阴阳、生灭、时空、有无、一与万交织,化作更浑厚的光。吴仙望着天地间自在生长的万物,忽然明白:所谓大道,既不是固守不变的“常”,也不是漫无目的的“变”,而是让“常”能容“变”,“变”能归“常”,如人立世,守本心以应万变,历万变而守本心。
远处的天际,又有一道光门缓缓开启,门后隐约传来钟鸣,似有更古老的法则在呼唤。吴仙握紧共在环,身影随着流转的光带,一步步走向那扇门。
他知道,修仙之路,从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共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