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凡晨 作品

第1051章 冰火山·寒焰相照(第2页)

“这是‘争’的滞。”吴仙按住衡器石,共在环的光漫过石面,冰与火忽然顺着石纹流,在石底汇成股暖泉——原来石里藏着条暗河,冰融成水,火化为温,本是同脉。

他对冰族族长说:“当年你们用这石测过融雪量,火族帮你们算过融水的流向,忘了?”又对火族首领道:“你们炼火晶时,冰族用冰泉帮你们控过火温,记不起来了?”

冰火石忽然从冰火情里浮出来,石心处显出道纹:一半是冰纹,一半是火纹,交缠成“和”字。有个冰族老妪摸出块冰牌,火族老翁掏出块火符,牌与符碰在一起,竟发出温润的光——那是五十年前两族合制的“通汛符”,早被当作废物收着。

衡器石边的“怒”消了。

午后的冰火山,有“传技”的场。

冰族的冰织娘教火族少女“凝冰纹”,说能让火毯更耐烧;火族的火锻师教冰族少年“引火温”,说能让冰刃更坚韧。有个盲眼的冰笛师,正用《冰泉吟》换火族的“暖喉露”——露能润他冻哑的喉,曲能让火族的熔岩池少些躁动,各取所需。

但吴仙注意到山后的“弃物滩”。

滩上堆着些“残品”:冰族冻裂的冰盏,火族嫌它冰寒;火族烧裂的火碗,冰族怕它灼手。可吴仙“觉”到这些残品里藏着“合”的契机:冰盏的冰魂能让火碗添份“凉”,火碗的火魄能让冰盏增份“暖”。

他让共在环在滩上转了圈,环光过处,残品们自己动了:冰盏的碎片拼上火碗的裂痕,冰魂与火魄缠在一起,凝成只“温凉盏”;断了的冰勺接上裂了的火铲,冰气裹着火温,竟成了把“调温铲”——原来“无用”,只是没找对“互补”的法。

滩边的拾荒老丈拿起温凉盏,倒进去的冰泉不冰,盛进去的岩浆不烫,惊得合不拢嘴。

弃物滩的“废”活了。

暮色里,冰火山的“融心阁”亮了灯。

阁是两族共搭的,东角摆着冰族的冰灯,西角悬着火族的火烛,阁中柱上刻着行字:“冰不灭火,火不熔冰”。此刻阁里正有场“论”:冰族说“该开条冰道,让融水流进火域”,火族说“该引道火线,让温气透进冰原”——争得面红耳赤,手里递着的热汤与冰饮却没停过。

“这才是‘和’的初形。”疑丝的声音里带了暖意,“有辩,有商,有忆,有盼,不是强融的假,是知异仍愿靠近的真。”

吴仙望着阁里的灯,忽然明白:共在从不是“消弭特质”,是“各守其性,互济其短”。就像这冰火山,冰有冰的清,火有火的烈,却在雾里育出了共生的石。

山巅的冰火情忽然散了,露出道彩虹,一半映着冰光,一半染着火色。吴仙转头,见冰族与火族正结伴往山后走,冰族抬着冰泉,火族提着火种——他们要去重启那座百年前合挖的“暖冰窖”,窖里能存冰族的灵果,也能藏火族的干货。

共在环在掌心转得轻快,光里映出更远的影:极西的“风啸原”上,风族与沙族正隔着风墙对峙,风卷着沙,沙挡着风,僵持了千年。

“下一站,该去那里了。”吴仙望着西方,共在环的光,又亮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