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初源之遇·有无相生
混沌墟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一片“未分”的蒙。
这里的“气”是稠的,稠得能拧出“有”的芽;这里的“虚”是薄的,薄得能透出“无”的影。吴仙踏入时,脚下没有实感,像踩在“存在”与“不存在”的交界——每一步落下,都有无数“将生未生”的微响在耳边炸开:是粒子刚要聚成形的颤,是虚空刚要裂成缝的轻,是“有”与“无”擦身而过时,彼此惊起的涟漪。
“这是‘初源之境’。”疑丝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郑重,“天地未开时,‘有’还不是‘有’,‘无’还不是‘无’,它们像两个蒙着眼的孩子,在黑暗里摸索着要牵对方的手。”
吴仙望去,墟的中央有团“混蒙核”,核里裹着“有”与“无”最初的相触:“有”是一缕欲凝的实,像握不住的沙,总想着“我要成个模样”;“无”是一片欲散的虚,像抓不住的风,总想着“我要留片空白”——它们碰了又分,分了又碰,像在跳一支没有节奏的舞,每一次相触都溅出些微的“可能”,却又因各自的“执”,没能凝成真正的“生”。
“‘有’执于‘显’,怕散了就没了;‘无’执于‘隐’,怕凝了就死了。”吴仙指尖的共在环泛起柔光,他看清了,核里藏着最原始的滞:“有”把“无”当成了“消散的因”,“无”把“有”当成了“窒息的由”,明明是彼此的根,却视对方为碍。
他试着将“共在”的本源意注入混蒙核。这意不是“有融入无”,也不是“无包裹有”,而是“有在无中显,无在有中藏”:像墨在水里显形,水在墨里藏韵,墨没了水便成枯,水没了墨便成空,原是一对双生的魂。
核开始震颤。“有”的沙不再急着聚形,反而学着在“无”的风里流转,每一粒沙都带着风的轻;“无”的风不再急着散,反而试着绕着“有”的沙回旋,每一缕风都裹着沙的实。它们的相触不再是碰撞,而是缠绕:沙借风势成流,风借沙形显迹,流里有风的柔,迹里有沙的沉——竟慢慢凝成了一颗“混沌珠”。
珠里,“有”与“无”仍在动,却没了之前的滞:有时“有”占了七分,显作山石的粗;有时“无”占了七分,显作云雾的幽;有时五五相分,便显作流水的活——原来“有无相生”,才是万物最初的态。
“这才是‘初共’。”疑丝的声音里带着释然,“天地不是‘有’生的,也不是‘无’造的,是‘有’与‘无’共舞时,踩出的舞步。”
吴仙捧着混沌珠,忽然看见珠里浮出无数“初形”:有一半是石一半是雾的山,石在雾里显棱角,雾在石间藏空灵;有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河,火在冰里燃得柔,冰在火里融得缓;有一半是声一半是寂的风,声在寂里听得清,寂在声里显得出——所有初形都在说:“有”与“无”从不是对立,是“显”与“隐”的共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