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木鱼 作品

第365章 予取予求,还得卸磨杀驴!

“传国玉玺?”

族老们尽皆大惊。因为在这个时代,一直传言着“得玉玺者得天下”。如今玉玺落在王通手中,那么,太原王氏岂不是真的会出现一位帝王。

叔祖公伸出颤巍巍的手,从王通手中小心翼翼的接过玉玺,仔细地端详了一番,才用颤抖的语气道:“老夫曾在朝中担任天子近侍,传国玉玺也曾经是见到过的,此物确是传国玉玺无疑!”

其它七位族老也一一传看,皆确认这就是传国玉玺。

太原王氏一族,历代人才辈出。便是眼前这七位族老,致仕之前,就都曾担任太守以上之职。因此,基本上都见过或听说过传国玉玺的样貌。

而叔祖公则说道:

“此印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乃是“皇权天授”之信物。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时,行至湖中,风浪骤起,大雨倾盆,电闪雷鸣,龙舟将倾。

始皇大怒,持传国玉玺砸向湖中,旋即风停雨住,波澜不惊。

八年后,始皇出行至华阴县平舒道时,有一老人持玉玺站于道中,对始皇侍从曰:“请持此玺还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王莽篡权时,天子刘婴年幼,传国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备注:王莽不是太原王氏,是元城王氏。)

喘了口气,又道:“秦时曾有谶语,拥传国玉玺者,方为国之正朔。若无传国玉玺,纵然立国,亦或为蛮夷之政,亦或国运不会长久。”

……

这些东西,王通自然不信。

就一块石头而已。

哪来那么多玄虚?

但是,这并不妨碍王通用它来忽悠这帮族老,让他们为王通所用。而王通这次来宗祠,正是为了利用太原王氏。

在所有人都看过传国玉玺之后,王通便将传国玉玺收起,对一众族老们道:“晚辈偶得此物,暂时不宜让外人知道,还需各位前辈谨记。”

“贤侄孙放心,吾等定当守口如瓶。”。

“晚辈此来宗祠,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各位前辈们相助。”

“贤侄孙,尽管吩咐。”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

王通站起身来,开口说道:“自古以来,朝堂之上,权力有皇权和臣权之分。

皇权与臣权相辅相成,又相互牵制,可谓是……相生相克。而朝政的衰败,天下之祸乱,则常因臣权太大,皇帝大权旁落所致。

叔祖公久在朝中,应该知道:汉灵帝初登九五之位时,诛窦武、锢党争、立都学、惩豪强,治冤狱,不失为明君所为。

但后来却发现,朝中无人可用,自己实为孤家寡人,真正能听命于灵帝者,仅仅十常侍而已。

其后心知斗不过朝中大臣,万念俱灰,才自抛自弃,干尽昏庸之事。不知侄孙说得可对?”

叔祖公道:“确实如此。”

其它七人也纷纷点头。

王通见大家都认可了自己的说法,便又接着说道: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若有一日,我得登九五。朝中大臣结成一党,我又该如何?

我与王氏族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我所建之朝败亡,非族人之福,实族人之祸也!因此,希望族老助我,早些谋划,以防患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