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花1 作品

第4章 译经准备

在大福先寺那静谧的禅房内,菩提流支端坐在蒲团之上,面前的矮桌上摊开着几卷天竺经文,他目光专注,神情凝重,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经文的边角,心中思索着译经的诸多事宜。此次东行大唐,传播佛法、翻译佛经是他肩负的重任,而这第一步,便是要与寺中的高僧大德们共商译经大计。

不多时,寺中的几位高僧陆续来到禅房。为首的是大福先寺的住持慧明大师,他身着一袭素色袈裟,面容清癯,眼神中透着睿智与祥和。身后跟着精通佛理的智远法师、擅长梵语的玄真法师以及博古通今的悟尘法师。众人相互见礼后,纷纷落座。

慧明大师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温和:“菩提流支高僧,听闻您欲翻译天竺佛经,此乃光大佛法的盛举,我等定当全力相助。只是这译经之事,千头万绪,不知高僧有何想法?”

菩提流支双手合十,微微躬身,感激地说道:“多谢诸位大师支持。贫僧以为,译经首重精准,需准确传达天竺经文原意。再者,译文要通俗易懂,便于大唐信众理解。”

智远法师点头赞同,说道:“高僧所言极是。然而,天竺与大唐文化有别,有些佛理表述需仔细斟酌,方能既保留原意,又契合大唐信众的认知。”

玄真法师接着说道:“不错,贫僧对梵语略有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定当在语言转换上竭尽全力,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只是,译经工程浩大,所需各类典籍众多,不知寺中典藏是否充足?”

菩提流支微微皱眉,说道:“玄真法师所言甚是。贫僧虽携带了部分天竺典籍,但为求译文精准,还需诸多大唐本土的佛学经典相互参详。”

众人正商议间,寺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小沙弥匆匆跑进禅房,躬身禀报道:“住持,陛下听闻菩提流支高僧筹备译经,特命人送来各类珍稀典籍,现已至寺门。”

众人听闻,皆是大喜。慧明大师赶忙起身,说道:“陛下圣恩浩荡,我等速去迎接。”

众人来到寺门,只见一队宫廷侍卫整齐排列,中间几辆马车上满载着一箱箱典籍。为首的官员见到慧明大师等人,赶忙上前行礼,说道:“奉陛下旨意,特送这些珍稀典籍前来,以供菩提流支高僧译经参考。陛下还说,译经乃弘扬佛法的大事,务必全力支持。”

慧明大师等人赶忙跪地谢恩。随后,众人齐心协力将典籍搬运至寺内藏经阁。菩提流支看着这一箱箱珍贵的典籍,眼中满是感动与欣喜,说道:“陛下如此关怀,贫僧更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恩。”

然而,现有的译经场所略显陈旧,难以满足如此重要的译经工作。慧明大师似乎看出了菩提流支的顾虑,说道:“高僧勿忧,待贫僧与寺中僧众商议,修缮出一处适宜译经的场所。”

正说着,远处又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一群能工巧匠在一名官员的带领下,走进寺中。官员见到慧明大师,说道:“大师,陛下得知寺中要为菩提流支高僧筹备译经场所,特调配我等前来,听候差遣。”

慧明大师惊喜不已,说道:“陛下思虑周全,有这些能工巧匠相助,译经场所定能早日修缮完成。”

菩提流支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望着那一群充满干劲的工匠,又看看身边志同道合的高僧们,暗暗发誓:“有陛下的支持,有诸位大师的协助,贫僧定要将这译经之事圆满完成,为大唐与天竺的佛教交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后,慧明大师与菩提流支带着工匠们来到一处闲置的院落。这处院落虽略显破旧,但空间宽敞,四周环境清幽。慧明大师说道:“高僧,此处如何?若在此处修缮译经场所,既能保证安静,又便于与藏经阁往来。”

菩提流支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此处甚好。只是,还需划分出不同区域,用于存放典籍、译经、研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