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全部召集(第2页)

一批批贴着国际知名厂商标签的木箱被小心翼翼地运进厂房,拆封、开箱、安装。

崭新的进口设备,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带着精密仪器特有的沉静感,被精密的吊装设备安置在规划好的位置上,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负责设备安装调试的,是一支由总部直接派遣、以海归精英为主的工程师团队。

领队的陈哲,三十出头,戴着无框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言谈举止间带着一种受过严格系统训练的自信与优越感。

他拿着厚厚的原厂英文手册,指挥若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参数设置,都力求与手册上的标准流程严丝合缝。

“王工,扩散炉的恒温区校准,必须按照手册第73节流程,使用原厂校准晶圆和配套软件,分五个温度点进行,误差必须控制在±01c以内。

任何替代方案都是不被允许的。”陈哲指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校准曲线图,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地对一旁协助的王晓军说道。

王晓军看着屏幕上那完美的曲线,又想起周文兵在“混血线”上靠着老师傅的经验和国产电偶反复微调才达到的稳定,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或许可以结合设备实际状态微调”的话咽了回去,只是点了点头。

“明白,陈工,按手册执行。”他瞥了一眼站在不远处观察的周文兵。

老周抱着胳膊,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看着那些年轻的海归工程师用戴着白手套的手,像对待艺术品一样调整着设备,嘴里忍不住低声咕哝了一句:“光好看顶个鸟用,东西是做出来的,不是供起来的…”

设备安装调试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终于,到了首次工艺验证的关键时刻——硅片清洗与预氧化。

这是芯片制造最前端、也最基础,却对后续工艺影响至深的环节。

洁净度极高的超纯水在崭新的进口清洗槽内循环,晶圆传送机械臂平稳而精准地运行。按照手册,流程完美无缺。

然而,当第一批完成清洗和预氧化的硅片被送入检测室,气氛骤然凝固。

高倍率电子显微镜下,硅片表面清晰地显示出大片、不规则的浅色雾状区域!这是典型的表面状态异常!

“这…怎么可能?”

陈哲脸色瞬间变了,他一把抢过检测报告,反复核对参数,“纯水电阻率182兆欧,清洗温度、时间、药液浓度…所有参数完全符合手册!流程没有任何差错!”

问题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硅片投入,同样的雾状污染如同幽灵般反复出现,批次性不良!示范线刚刚启动,就遭遇了致命的下马威。

洁净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设备低沉的运行声和海归工程师们压抑的喘息。

陈哲团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他们一遍遍翻查手册,一遍遍重复着“完美”的流程,却始终无法驱散那层顽固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