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全部召集

他立刻召集了核心骨干。会议室的灯亮到深夜,那厚厚一沓资料被摊开在长桌上,油墨味混着纸张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 周文兵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点着那些手绘的设备简图和潦草标注的数据,浑浊的眼睛亮得惊人。

“老李,快看这个!我就说嘛!上回咱厂那批国产硅片,光洁度看着是那么回事,可一进高温炉子就‘放炮’,准是里头包裹的微气泡受热炸了!这上头记的法子,提前低温慢烤它一道,把气先逼出来,再进高温——是这个理儿!”

王晓军则一头扎进了那份偏差数据库,金丝眼镜几乎贴到了纸上。

他越看越是心惊,又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激动。以往那些如同跗骨之蛆、挥之不去的工艺波动点——某个扩散炉温区在特定升温速率下总是漂移05度,某种国产清洗液批次间ph值能差出03导致硅片表面状态差异巨大——竟都能在这数据库里找到对应的“指纹”和初步的量化描述!

他猛地抬起头,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秦总!周师傅!这份数据…太关键了!它把我们遇到的很多‘玄学’问题,初步量化了!

虽然还粗糙,但有了这个基准,我们做工艺适配就有了方向,不再是盲人摸象!”

秦浩看着眼前这迥然不同却同样被点燃的两人,心中激荡。

他用力一拍桌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好!这就是我们的‘火种’!王工,你负责牵头,立刻组织人手,对照这份数据库和案例集,把我们东海厂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些‘土方子’、‘野路子’。

尤其是周师傅他们那些有效果的‘违规操作’,一条条梳理出来!结合我们的设备实测数据,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东海工艺适配知识库’!

就从周师傅那个‘局部表面处理’和‘动态温控补偿’开始!”

一场静默而浩大的知识转化工程在东海厂内部悄然启动。技术部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彻夜灯火通明。

王晓军领着一批年轻技术员,对着电脑屏幕和摊开的手写笔记,将周文兵等老师傅口述的经验,与王院士团队提供的数据库条目、案例集方法,还有自己记录的示波器波形、参数分析仪曲线,进行艰难而细致的比对、验证、抽象和初步建模。

而车间里,周文兵则带着他的老伙计们,在“混血”线上,利用每一个生产间隙,按照技术部新提出的、融合了“洋数据”的“土法”指导,进行着更精细的验证实验。

裂痕依旧存在,但那束名为“东海经验”的光芒,正努力穿透阻碍,顽强地试图照亮前路。

……

时间在紧张与期待中飞逝。

东海厂区一角,那座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示范线厂房,终于拔地而起。

巨大的钢结构框架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高等级的净化车间如同水晶宫般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