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新设备(第2页)
王晓军一屁股坐在冰冷的铁凳子双手插进油腻的头发里,肩膀垮了下去。
“第七次了……秦工,我们用的胶是过期的,稀释剂是凑合的,光刻机精度差得离谱,硅片纯度也……根本达不到要求!良品率?我看连百分之一都悬!
这根本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咱们拿什么跟沈逸斗?拿什么跟日城人斗?”他抬起头,眼睛布满血丝,绝望地盯着秦浩,“耗下去,耗到遣散费都吃光了,大家一起喝西北风吗?”
仓库里一片死寂。只有老旧净化器低沉的嗡鸣和远处水管滴水的嗒嗒声。几个还在坚持调试设备的老师傅也停下了手,沉默地望过来,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同样的疲惫和迷茫。连周文兵也靠着冰冷的扩散炉外壳,抱着胳膊,古铜色的脸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晦暗,紧抿着嘴唇一言不发。杨国斌蹲在墙角,手里捏着一块报废的硅片,指关节捏得发白。
巨大的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这个在废铁堆里艰难点燃的星火。资金、设备、技术的鸿沟,赤裸裸地横亘在眼前,似乎无法逾越。
秦浩站在工作台前,背对着众人,脊梁挺得笔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挺直的脊背下,每一块肌肉都因为疲惫和压力而绷紧、酸痛。
他拿起一片蚀刻失败的硅片,对着灯光仔细看着。上面本该是清晰电路的地方,布满了细小的针孔和锯齿状的边缘——这是光刻胶与硅片表面附着力不足,在蚀刻过程中发生剥离(胶脱落)造成的典型缺陷。
“是胶的问题。”秦浩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异常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他没有理会王晓军的抱怨和绝望,仿佛那些负面情绪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了。
“过期光刻胶里的感光剂活性下降,胶膜本身的粘附力和抗蚀刻性也严重衰减。我们之前的烘烤时间和温度曲线,是针对新胶优化的,对这批‘老弱病残’不适用。”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而绝望的脸,最后停留在周文兵身上。
“周师傅,我记得您以前提过,六十年代末,咱们厂搞单晶硅提纯攻关那会儿,也遇到过材料不行、设备拉胯的情况?”
周文兵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追忆的光,下意识地点点头:“嗯,那会儿更苦,啥都没有,纯靠土办法试……”
“当时怎么解决的胶膜附着力问题?”秦浩追问,眼神锐利。
周文兵皱起眉头,努力回忆着,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搓动着:“好像……好像是老班长想了个馊主意?在涂胶前,用……用特别配的‘酸水’先把硅片狠狠擦一遍?那酸水味儿冲得人眼泪直流,但擦完的片子,胶粘得贼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