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使命
策论比试后的第七天,一队官差敲响了林家的大门。为首的衙役恭敬地递上一份盖着知府大印的公文,请林乔即刻前往县衙接令。
林乔换上新做的藏青色长衫,骑马随官差进城。春风拂面,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农人们正忙着春耕。与一年前相比,如今的林乔已不再是那个无根浮萍般的流民首领,而是知府钦点的"劝农使",肩负着改良全县农事的重任。
县衙大堂上,程知府一身官服,威严却不失亲切。见林乔进来,他竟起身相迎:"林劝农,不,现在该称林劝农使了!"
林乔连忙行礼:"学生不敢当。"
"当得起!"程知府拍拍他的肩,"你那套改良农法,本官已上书朝廷。皇上龙颜大悦,命在青山县先行试点,成功后再推广全国。"说着,他从案上取过一个小木匣,"这是你的劝农使印信,即日起,全县农事改良由你全权负责!"
林乔双手接过木匣,沉甸甸的,不仅是印信的重量,更是责任的份量。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方铜印和一块腰牌,上面刻着"青山县劝农使林乔"八个字。
"学生...下官定当竭尽全力。"林乔改口称"下官",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程知府满意地点头:"本官已命各县选送聪慧青年,由你培训农事改良之法。另外,每月拨银二十两作为经费,你可自行招募助手。"
离开县衙时,林乔的腰杆不自觉地挺得更直了。那块劝农使腰牌挂在腰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街上行人见到,纷纷避让行礼——这小小的铜牌,代表着官府的认可和权威。
回到林家垦地,族人们看到印信,欢呼雀跃。林老四激动得老泪纵横:"咱们林家,终于熬出头了!"
当晚的族会上,林乔宣布了下一步计划:"推广农法不能只靠官府命令,必须让农户亲眼看到好处。我打算先在县东、西、南、北各选一处示范点,亲自指导,做出成效后再扩大范围。"
"需要多少人手?"赵大锤摩拳擦掌地问。
"每处示范点需两人常驻。"林乔环视众人,"大锤哥负责东片,大山负责西片,小河去南片,我亲自抓北片。其余人留守大本营,继续学堂和造纸坊的运作。"
就这样,林家的农业推广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头一个月,林乔几乎跑断了腿,走遍全县四个示范点,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改良农具、规划水渠、科学施肥。007系统提供的精准数据和诊断建议,让他在解决各种农田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渐渐赢得了"神眼林劝农"的美誉。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个月初,当林乔来到北片示范村——离县城最远的靠山村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什么改良农法!祖宗传下的法子用了千百年,凭你个毛头小子说改就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挡在田埂上,身后站着十几个同样面色不善的村民。
林乔认得这人,是靠山村最德高望重的陈老汉,村里大半人家都是他的子侄后辈。
"陈老伯,"林乔不慌不忙地拱手,"改良农法不是要推翻祖法,而是在祖法基础上优化。您看这水渠..."
"少来这套!"陈老汉一挥手打断他,"去年王村听你的改了什么水渠,结果秋收还不如往年!"
林乔一愣:"王村?不可能啊,我去看看。"
在陈老汉的"押送"下,林乔来到王村的示范田。乍一看,麦苗确实长得不如预期。但仔细检查后,林乔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水渠挖得太浅,坡度也不对,根本没按我的设计来!"
"哼,推卸责任!"陈老汉冷笑。
林乔不争辩,而是找来当初负责这片示范田的农户询问。那农户支支吾吾,最后承认:"当时觉得林劝农的设计太费工,就...就简化了些..."
真相大白。林乔沉思片刻,突然有了主意:"陈老伯,不如这样。在靠山村划出两亩地,一亩按祖法耕种,一亩按我的方法,秋收时看结果,如何?"
"比就比!"陈老汉梗着脖子,"若你的法子不如祖法,就滚出靠山村!"
"若我的法子胜出呢?"林乔微笑反问。
"那...那老夫亲自给你牵马游村!"陈老汉赌咒发誓。
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田比武"在靠山村拉开了序幕。林乔亲自监督改良田的每一道工序:深耕、施肥、播种、灌溉...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陈老汉则带着子侄们用传统方法耕种另一亩田。
消息传开,不仅靠山村,连周边村落的农民也常来围观,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还是站在陈老汉这边,认为"姜还是老的辣"。
"乔哥儿,要不要做些手脚确保赢?"一天夜里,负责北片的林小河悄悄问。
林乔斩钉截铁地摇头:"绝对不行!推广农法靠的是真才实学,弄虚作假一次,日后永远抬不起头。"
转眼到了五月,麦子抽穗的季节。两亩田的差别已经很明显:改良田的麦秆粗壮,麦穗饱满;传统田的则相对稀疏矮小。陈老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嘴上仍不服输:"急什么,最后看收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麦子即将成熟时,一场罕见的旱灾袭击了青山县。连续二十多天滴雨未落,小河见底,水井干涸。农人们昼夜不停地挑水浇田,却仍是杯水车薪。
林乔的改良田因设计了深层灌溉系统,又提前做了抗旱准备,损失相对较小;而传统田几乎颗粒无收。靠山村的农民们眼睁睁看着陈老汉那亩传统田的麦子一天天枯萎,而改良田的虽然也受影响,但仍有六成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