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再见故人(第2页)
而桑临关城头,那飘扬了不知多少年的楚烈玄鸟旗,缓缓降下。
取而代之的,是靖乱军那面虽残破却依旧不屈的靖乱军大旗,在关隘上空猎猎作响!
武阳站在关楼之上,目送徐昂的队伍消失在官道尽头,又回望关内已换上靖乱军服色的守军,目光沉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召来赵甲,沉声下令:“赵甲,命你暂领全军!率主力按原定路线,直趋化州郡城!接管城防,安抚民众,整肃军纪!沿途不得扰民!本将与诸葛先生另有要务,随后便至!” “末将领命!”赵甲抱拳应诺,眼中虽有疑惑,却无半分迟疑。他深知武阳行事必有深意。
武阳转身下关。
不久,两匹快马悄然从桑临关侧门驰出,混入官道上往来的商旅百姓之中。
当先一人,身着半旧的青布长衫,头戴斗笠,正是乔装后的武阳。
他身旁一人,同样布衣斗笠,身形略显清瘦,但步履间已无前些时日的虚弱,精神矍铄,正是经过落鹰涧静养、已恢复大半元气的诸葛长明。
而在他们身后不远不近的距离,人流之中,十几个或作脚夫、或作行商打扮的精悍身影,如同无形的影子,悄然散布、警戒。
为首者目光锐利如鹰,正是龙七。
十六名瞑龙卫,已如最忠诚的死士,无声地融入环境,将武阳与诸葛长明牢牢护在核心。
两骑轻快,沿着通往同会县的官道前行。
武阳的心绪,也随着马蹄的节奏起伏。
越靠近同会县,官道两旁的景象便越发不同。
记忆中的荒芜和泥泞早已不见,脚下的道路变得宽阔平整,夯实得极为坚固,可容数车并行。
道旁不再是杂乱的野草和破败的窝棚,而是整齐栽种的行道树苗,虽未成荫,却已显生机。
沿途的村落,土坯茅草房变成了青砖灰瓦的院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祥和景象。
路上往来行人明显增多,商旅车队络绎不绝,车辙深深,满载着各色货物。
挑担的货郎、推车的农夫、骑马的客商,脸上大多带着一种满足与忙碌交织的神色,与当年那麻木绝望的枯槁面容判若云泥。
诸葛长明端坐马上,目光扫过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捋着颔下恢复了些许光泽的胡须,眼中精光闪烁,低声道。
“主公,此路之平整,远超寻常郡县官道,足见此地赋税充盈,官府治理有序。沿途村落屋舍俨然,百姓面色红润,行路带风,此乃仓廪实而知礼仪之象。商旅往来频繁,货物充盈,足证此地商贸繁盛,流通无碍。这同会县…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徐昂所言,恐非虚夸。”
武阳微微颔首,心中感慨万千,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繁华,是他亲手播下的种子,如今开花结果,他更需小心守护。
又行了大半日,绕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规模宏大的城镇,如同镶嵌在翠绿山峦环抱中的璀璨明珠,骤然出现在视野之中!
同会县城!
记忆中的低矮土墙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厚实的青砖城墙,绵延数里,箭楼巍峨,垛口森严,显露出坚实的防御力量。
巨大的城门上方,“同会”两个遒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城门外,护城河水流清澈,宽阔的石桥横跨其上,桥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井然有序。
还未入城,一股喧嚣而充满活力的声浪便扑面而来!
城门口,等待入城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有满载漆桶、生漆原料的大车,有运送粮食、布匹的商队,更有许多操着不同口音、衣着各异的外地客商,人人脸上都带着期待。
守城士兵盔甲鲜明,精神抖擞,查验文书、收取税钱,动作麻利,态度虽严肃却不显跋扈。
武阳与诸葛长明牵马排队,缓缓随着人流移动。
诸葛长明观察着城门处的细节,微微颔首:“城门守军,查验有序,税吏收钱,明码标价,无勒索之状。此乃吏治清明之兆。”
终于轮到他们。
守城士兵仔细查验了武阳递上的、伪造得毫无破绽的商人文牒,又看了看两人风尘仆仆的模样和所牵马匹,并未过多刁难,收了入城税钱,便挥手放行。
踏入城门的一刹那,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