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再见故人
旌旗猎猎,铁甲如林。 靖乱军四万六千将士,如同一股沉默而汹涌的钢铁洪流,沿着古老的官道,向着西南方向坚定推进。
武阳选择的路线,直指扼守楚蜀咽喉的雄关——桑临关。
此关依山而建,城高墙厚,飞鸟难逾,是进入楚烈国化州郡的门户,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靖乱军黑压压的军阵如同乌云般压至关前数里时,桑临关那沉重的包铁城门,竟在沉闷的机括声中,缓缓洞开!
一队队楚烈军士肃立关墙两侧,虽未卸甲,却收起了兵刃。
关楼之上,一员身着楚烈制式玄甲、身形魁梧的将领,早已凭栏远眺。
待看清军阵最前方那杆迎风招展的“靖乱军”帅旗,以及旗下那熟悉的身影时,那将领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笑容。
他竟不顾身份,朝着关下洪声喊道:“武阳将军!别来无恙乎?!”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旧友重逢的爽朗,远远传开。
武阳勒住战马,抬眼望去。
关楼上那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刚毅的脸庞,瞬间与记忆中那个曾对他有放行之恩的守将重合——徐昂!
“徐将军!”武阳脸上也浮现出真挚的笑意,在马上抱拳回应。
徐昂不再耽搁,亲自快步奔下关楼。
沉重的关门在他身后完全开启,露出关内笔直的驰道。
他大步流星走到武阳马前,抱拳朗声道:“末将徐昂,奉楚烈王与长信君之命,在此恭候柱国上将军多时!关防印信,一应文书,皆已备妥,只待将军查验接收!”
武阳翻身下马,与徐昂四手相握:“徐将军,多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劳将军久候了!”
“哈哈,将军说哪里话!请!”
徐昂热情地引着武阳及其主要将领入关,将大军安置在关内早已腾空的营区。
随后,在桑临关守将府邸,设下了虽不奢华却颇为丰盛的接风宴席。
席间,酒过三巡。
徐昂屏退左右,只留下心腹侍卫,举杯对武阳道。
“武阳将军,不,如今该尊称柱国上将军了!楚王严令已下,化州全郡,自今日起,尽归将军节制!关防、府库、兵册、民籍,待会儿便移交将军亲信。末将交割完毕,便要率本部人马返回郢都复命了。”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当年将军初临桑临关,末将便知将军绝非池中之物!只是未曾想到,短短数年,将军已贵为柱国,执掌一方重镇!日后,还望将军多多照拂才是啊!”
武阳举杯回敬,语气谦逊而真诚。
“徐将军言重了!若非当年将军高义,放我武阳入关,又岂有今日之机缘?此恩此情,武阳铭记于心!照拂不敢当,但有所需,将军只管开口!”
两人相视一笑,共饮一杯。徐昂放下酒杯,像是想起什么,问道:“将军此去化州郡城赴任,路途必经同会县。不知将军…可有意故地重游,看看那旧治之地如今光景?”
武阳闻言,心中一动。
同会县,那个他流落楚地、被发配的起点,那个曾经穷困潦倒、民不聊生的边陲小县…他目光微凝,带着一丝复杂与期待。
“自然要去看看。不知…如今同会县是何情形?”
徐昂脸上顿时绽放出由衷的笑意,带着几分自豪道。
“将军,您可真是给同会县留下了一笔泼天的富贵啊!托您当年开漆园、兴作坊、通商路之福,如今同会县,早已今非昔比!家兄徐安,蒙王恩浩荡,现任同会县令。据他信中所言,同会漆器,如今已是名动列国,行销四方!商贾云集,百业兴旺!其富庶繁华,在化州郡下辖诸县之中,可谓独占鳌头!甚至…隐隐有压过郡城一头之势!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此皆将军当年筚路蓝缕、苦心经营之功!家兄每每提及将军,无不感佩万分!”
武阳听着徐昂的讲述,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同会县那破败的街道、面黄肌瘦的百姓、以及自己带领军民开垦荒山、种植漆树、建立作坊的日日夜夜。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欣慰涌上心头,甚至冲淡了连日来行军和面对复杂局势的疲惫。
他没想到,自己当年无奈之举,竟真的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好!好!”
武阳连道三声好,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此乃百姓之福,同会之幸!徐安县令治县有方,亦功不可没!”
当夜,徐昂设宴款待,宾主尽欢。
席间,双方正式完成了桑临关防务、府库、兵册等一应事务的交接文书签署。
次日清晨,徐昂便率领本部数千楚烈军士,拔营启程,踏上了返回郢都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