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巴镇会战(中)(第2页)

孙景曜,一袭铁甲,寒光凛冽,宛若一尊从铁火中走出的战神。他眉宇锋锐,如削铁刀锋,唇角噙着一抹森然冷意。此次领兵南下,非为一战而决胜负,而是肩负着更为微妙的使命——探其虚实,扰其心志。此计非出自他之手,而是军师诸葛长明所授。

“武阳之勇,已非泛泛之辈,但其心未必沉稳,其将卫钟,更是降将。若能激之使动,兵败事小,心乱则局破。”临行前,诸葛长明在帐中言辞谨慎,一番话语字字如钉,深植孙景曜心中。

于是,当谢家军八千人马浩荡南行,旌旗遮天蔽日,尘烟滚滚扑面之际,孙景曜的脸上始终未现出分毫轻狂之色。他知道,此行并非单纯战事,更是博弈。他要的,不是一场胜仗,而是一场心理战——让那个曾自坠龙谷走出的少年将军,在愤怒与不安中自毁其局。

抵达巴镇时,天色方午。那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地势不高,却据险为固,易守难攻。孙景曜未动兵锋,先令大军驻于西门外两里之地,扎营稳固,前军列阵,后营安帐,旌旗森然,一派肃杀。

巴镇城头遥望,只见营盘如林、铠甲如雪,军容整肃,兵气如龙,不禁心中一沉。

翌日清晨,天光未明,晨雾犹在,孙景曜已披挂整齐,跃马而出。他率领一队轻骑驰至城下,鼓角齐鸣,犹如万马齐嘶,声震巴镇之西门。阳光破雾而出,将他铁甲映得闪耀如金,威仪赫赫。

“武阳小儿,可敢出阵一战!”孙景曜挺身于马前,声如金石,滚滚回荡在城下旷野之间,惊起林间飞鸟无数。

然而,回应他的并非号角战鼓,而是一面迎风高悬的白布旗帜。其上大字二字赫然入目——“免战”。

旗帜随风猎猎作响,仿佛一记无形的耳光,重重抽在孙景曜的脸上。他眉头一蹙,眸中怒意如炽。勒马而立,扭头望向身旁将士,怒道:“免战?我谢家军驰骋而来,竟换来如此怯懦回音?”

副将秦烈亦面色冷沉,压低声音道:“将军莫恼,此乃怯战之相。此城虽固,然我军兵锋正盛,何不日夜鼓噪,扰其军心,使之坐卧难安?”

孙景曜冷哼一声,手指不自觉在马鞭上敲击,思绪早已回到出征之夜。诸葛长明那番话仍在耳畔回荡:“武阳聪敏,久战之后更趋谨慎。若城守不出,便以言语攻之,扰其将心。你只需稳扎不战,他自乱阵脚。”

孙景曜眼中精光一闪,道:“很好,那便依军师之策行事。”

第三日起,孙景曜命人在城外搭起高台,选出军中数十名口齿犀利、言辞泼辣之人,于日间轮番登台叫骂。那高台矗立于东门外,鼓角为号,一人开嗓,数里之内皆闻其声。

“武阳小儿,乳臭未干,敢称将帅?”

“你不过一县令之子,坠龙谷中侥幸逃生,便自以为是龙凤之才?”

“昔日之败,只因张威骄纵,今日谢家军,与你再比试便知天高地厚!”

“你那卫钟降将,昔日投诚潘峰,如今又效忠于你,恐怕日后还得背叛你!”

但奇怪的是,无论骂得如何难听,如何恶毒,城墙之上始终无人回应。守军各持兵刃静静巡逻,井然不乱。那“免战”大旗,日日更换,从不落地,仿佛在冷眼旁观谢军的一切伎俩。

巴镇议事大厅之中,武阳披轻甲而坐,身后卫钟、谢戊、李丁、钱勇等人皆立两侧,厅中氛围沉稳凝重。窗外骂声犹在,仿若远雷滚动,直入人耳。

“主公,谢军如此叫战,是否要我等出城应战?”钱勇一向冲动,此刻握拳怒视外头。

“莫急。”武阳语气平缓,目光如水,落于眼前舆图之上,“你们可曾听出其中蹊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互视,谢戊沉吟道:“他们言辞刻薄,实无章法,像是在刻意激怒我军。” “正是。”武阳点头,手指轻点舆图东侧,“我等自郑南大败而归,谢家军不乘胜追击,反而故作叫阵之态,意在激我等出城。若我军一怒追击,他们便可借地形设伏反击,此乃诱敌之计。”

“激将之法……”谢戊点头,“如此说来,谢军并不打算真攻巴镇?”

“不是不打算,而是不打算初战攻巴镇。”武阳缓缓起身,走至窗前远望,只见城下旌旗摇曳,烟尘起伏,“巴镇之地,三面皆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兵力不逾我军三倍,根本无法强攻。他们没有这个本钱,所以诸葛长明需要激怒我们,设计伏击,可惜我们并不是当初的傅恒。”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卫钟皱眉道:“但长久不战,会否使军心浮动?”

武阳回首一笑,语气坚定:“我等士卒正需修整操练。敌不动,我不动,敌若躁动,我则擒之。若他们真敢攻城,反而正中我下怀。”

卫钟顿时哈哈大笑:“我等只需守住巴镇,看他们在城下唱戏便是!”

谢戊则皱眉提醒:“主公所虑极是,然谢军终究不能久耗,或会另有图谋。”

卫钟眼神一寒,缓声道:“所以我们需做的就是做好防御和探查,要有耐心。”

武阳点了点头,屋内众人顿时肃然,纷纷起身应令。

日复一日,孙景曜终于坐不住了。他在营中踱步如虎,脸色铁青。

“这武阳,怎地半点不为所动?”他猛然拔剑,斩断身前木桩,“莫非当真想龟缩至我军粮尽?”

副将秦烈急道:“将军不可鲁莽。我军兵力虽强,但城墙坚固,强攻不利。且……那武阳今非昔比,坠龙谷之后,他变得极为谨慎。”

孙景曜冷冷一哼,目光闪烁,“我不信他真能如此沉得住气。我军再扰三日,若仍无动静,诸葛先生和赵将军率领的主力军也该抵达了。”

而此时,武阳正夜中独坐大帐,窗外月光如水。他静听远处鼓噪,眼中神色却极为平静。

“诸葛长明……你当我是从前的武阳吗?”他低声喃喃,指尖在桌案上轻敲,如击战鼓,“坠龙谷一败,我终明白,有些错,只能犯一次。”

翌日清晨,巴镇再悬新旗,白底黑字赫然写着:“武阳在此,安如泰山。”

城下谢军诸将见此,无不变色,没想到武阳竟然如此嚣张。孙景曜咬牙低语:“这小子……的确不好对付。”

喜欢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请大家收藏:()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