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 作品

第239章 凌操(第2页)

母亲将他的旧渔网改造成护心甲,哽咽道:"带上这个,就像娘在你身边。"

凌操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转身时没敢回头——他怕看见母亲鬓边的白发,会忍不住落泪。

夏口之战打响时,黄祖的水军在沔口布下三道防线,战船连绵数十里。

凌操的"破风"号冲在最前面,船首装着特制的铁撞角,硬生生撞开敌军的第一道防线。黄祖的部将陈就见势不妙,下令投掷火把焚烧吴船。

一时间,江面上火光冲天,浓烟蔽日。

"将军,火势太大,撤吧!"亲卫大喊。

凌操却抹了把脸上的烟灰,指着陈就的主舰:"擒贼先擒王!撞过去!"

他亲自掌舵,战船在火海中穿梭,撞断三根桅杆后,终于靠近陈就的指挥船。

凌操第一个跳过去,环首刀劈断缆绳,将惊慌失措的陈就踩在脚下。

这场仗打了整整一日,黄祖损失战船百余艘,被迫退守夏口城。

凌操的"破风"号伤痕累累,船板上凝固的血迹呈暗褐色。

他坐在甲板上,用布擦拭母亲做的护心甲,上面的渔网纹路已被箭簇划破多处。"

等打完这仗,就请将军准我回家看看。"他对身边的亲兵说,语气里带着难得的疲惫。

然而命运没有给凌操这个机会。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遇刺,临终前将江东托付给孙权。

消息传到夏口前线,凌操正在组织攻城,听闻噩耗,手中的攻城锤"哐当"落地,他望着西方孙权所在的方向,噗通跪倒在地,泪水混着血水淌下来:"少将军......"

黄祖趁机反扑,吴军顿时陷入混乱。

老将程普主张撤军,凌操却猛地站起身:"此时撤退,正中黄祖下怀!孙将军尸骨未寒,我们岂能让他的心血白费?"

他当众割破手指,血书"死战"二字:"愿随我死守夏口者,留下!"

帐下三百将士齐刷刷拔刀:"愿随将军死战!"

接下来的十日,凌操身先士卒,白天率军击退黄祖的七次进攻,夜里就带着亲卫偷袭敌营,夺回被抢走的粮草。

有一次他被流矢射中左臂,简单包扎后又冲上城头,吓得黄祖的士兵直呼"江神下凡"。

直到孙权派来使者,命他撤军回吴郡辅佐新主,凌操才带着残部缓缓退兵。

回师途中,船队行至濡须口,恰逢暴雨。

凌操站在船头,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忽然对周兴说:"我总觉得,这江东的风浪,才刚刚开始。"

他摸了摸怀中孙策赏赐的青铜印,那上面的"讨逆校尉"四个字,已被他的体温焐得温热。

建安八年的江东,已褪去初定的青涩。

孙权在张昭、周瑜的辅佐下站稳脚跟,开始筹划新一轮的扩张。

凌操此时已是荡寇中郎将,麾下水军扩充至五千人,战船百余艘,是江东最精锐的水上力量。

这年冬天,孙权决定再次征讨黄祖。

朝堂上,张昭认为时机未到,劝孙权"休养生息以固根本";周瑜却力主出战:"黄祖盘踞夏口多年,若不趁其老弱铲除,必成后患。"

凌操在殿外候命,听到争论声,直接推门而入:"末将愿率水军为先锋,十日之内必取黄祖首级!"

孙权见他眼中的决然,想起兄长生前对凌操的倚重,当即拍板:"就依公绩所言!"

出征前夜,凌操把十五岁的儿子凌统叫到身边。

这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已能拉开三石弓。

凌操将那把跟随多年的环首刀递给儿子:"此刀随我征战十二年,砍过三十七个敌将。你要记住,刀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不是用来欺凌弱小的。"

凌统接过刀,刀柄上的纹路已被父亲的手磨得光滑:"爹,我跟你一起去!"

"你留下。"凌操抚摸着儿子的头,"孙家待咱们不薄,若我有不测,你要像侍奉我一样侍奉孙将军。"这话听得凌统心头一紧,却见父亲已转身擦拭盔甲,月光照在甲片上,泛着清冷的光。

建安八年正月,凌操的先锋船队抵达夏口。

黄祖这几年龟缩不出,水军疏于操练,见吴军来犯,竟将战船横在江面上,想用铁链锁江的老法子阻挡。

凌操站在"破风"号的了望台上,见敌军阵脚散乱,不禁冷笑:"黄祖老糊涂了。"

他命人将油布包着的火药捆在箭簇上,点燃后射向敌军战船。

火借风势迅速蔓延,铁链虽未烧断,却让中间的战船成了火海。

凌操趁机下令冲锋,"破风"号如离弦之箭般撞向敌军的薄弱处,撞断两根桅杆后,他第一个跳上敌船。

"黄祖在哪里?"环首刀劈翻两个敌兵,凌操的吼声震得敌兵耳膜发颤。

混乱中,有人指着上游的一艘楼船:"太守在那里!"

凌操当即跳回自己的战船,亲自掌舵追了上去。

距离楼船还有三十步时,一支冷箭忽然从楼船的窗缝里射出。

那箭簇涂着黑漆,箭杆刻着"吕"字——正是当年射杀孙坚的吕公之子吕合。

凌操察觉时已来不及躲闪,箭簇穿透护心甲,深深扎进胸口。

"将军!"亲卫们惊呼着围上来。凌操推开众人,指着楼船喘息道:"别管我......杀上去......"

他想拔出刀再冲,却眼前一黑,栽倒在甲板上。环首刀从手中滑落,"哐当"一声砸在船板上,像极了当年他在淮水打鱼时,渔网坠子落水的声响。

亲卫们见主帅阵亡,红着眼冲向楼船。

这场仗打得格外惨烈,吴军士兵抱着"为凌将军报仇"的念头,竟以少胜多,斩杀了黄祖的部将陈就,还缴获了大量粮草军械。

消息传回吴郡,孙权穿着素服在城门口迎接灵柩。

见凌操的遗体上还插着那支黑箭,他一把拔出,狠狠掷在地上:"黄祖!我与你势不两立!"

凌统跪在灵前,捧着父亲的环首刀,泪水滴在刀鞘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安葬凌操那日,庐江的百姓自发赶来送行。

有老渔民带着淮水的泥土,撒在凌操的墓前:"公绩啊,回家了。"

孙策的夫人大乔亲自为墓碑题字:"江表忠魂",四个字力透石背,仿佛在诉说着这位淮水健儿的一生。

三年后,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凌统作为先锋,斩杀了放冷箭的吕合,终于为父亲报仇。

庆功宴上,孙权看着凌统身上的伤疤,举杯道:"这杯酒,敬公绩!"满座将士皆起身,酒杯碰撞的脆响中,仿佛又听见建安年间的江风里,那个淮水少年的呐喊:"我要护着百姓,护着孙将军!"

《吴书》记载,凌操"轻财重义,骁勇冠绝",虽未及见证东吴称帝,却以生命践行了对孙氏的忠义。

而在淮水两岸的渔歌里,至今还传唱着这样的句子:"淮水有蛟龙,怒击三千里。身死魂不灭,犹护江东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