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风雪 作品

第239章 凌操

东汉光和七年,九江郡的淮水两岸遭了大旱。

河床裸露出干裂的泥块,芦苇荡枯黄如败絮,唯有少年凌操驾着渔船,仍能在浅滩处寻到鱼群的踪迹。

他赤着脚站在船板上,黝黑的脊背被日头晒得发亮,手中的渔网在空中划出流畅的弧线,落水时激起一圈细密的涟漪——这手"旋网"的绝技,是他跟着父亲练了十年的功夫。

"公绩,今日的鱼获够换半袋米了!"岸上的母亲挥着围裙喊。

凌操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弯腰将活蹦乱跳的鲫鱼扔进舱里。

他今年十六岁,身量已比同龄人高出一个头,胳膊上的肌肉线条如老树盘根,这是常年与风浪较劲练出的力道。

收网归家时,恰逢郡里的税吏带着兵丁催缴粮税。

一个瘸腿的老渔民交不出粮食,被兵丁按在地上抽打。

凌操攥紧了渔网的竹柄,指节泛白。他爹从身后拽住他的衣襟,低声道:"别惹事,咱们惹不起。"

那晚,凌操躺在渔船的舱板上,听着父亲唉声叹气。"苛政猛于虎啊",父亲说这话时,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当年你祖父跟着王匡将军讨黄巾,就是看不惯官府欺压百姓......"凌操忽然坐起身:"爹,我也想当兵。"

父亲的烟袋锅"当啷"掉在舱板上:"你疯了?刀枪无眼,当兵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总比看着税吏打人强。"凌操望着舱外的月亮,"我要学祖父,做个能护着乡亲的汉子。"

半年后,孙坚在寿春招募义兵的消息传到淮水。

凌操揣着母亲连夜烙的干粮,偷偷溜出家门。

招募处的校场上,他见一个红脸膛的汉子正与人比试举重,三百斤的石锁提在手中面不改色——那是日后威震江东的程普。

轮到凌操时,他没直接去搬石锁,反而解开腰间的渔网线,将三石重的沙袋捆在身上,在泥泞的校场上跑了五十圈,气不喘心不跳。

孙坚恰好巡视至此,见这少年身具蛮力却不鲁莽,不禁抚须笑道:"你这力气,在船上能顶三个壮汉。"

凌操昂然道:"末将不仅有力气,水性更是淮水第一!"孙坚来了兴致,当即命人备船,要亲眼见识。

在淮河的漩涡区,凌操如游鱼般穿梭于惊涛骇浪中,甚至能潜入水底,用匕首在船板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孙坚看得抚掌大笑:"好个淮水蛟龙!我便让你统领水军的先锋营!"

凌操就这样成了孙氏麾下的一名水军头目。

他不懂兵法阵图,却深谙水战之道:涨潮时如何借势冲锋,退潮时怎样设伏拦截,甚至能根据水流声判断敌军战船的数量。

初平元年讨伐董卓时,孙坚的粮船在泗水被徐荣部将截击,是凌操带着十艘小船,趁着夜色从芦苇荡里绕到敌军后方,用渔网上的倒钩缠住敌船的桨叶,硬生生拖延到援军赶来。

战后清点战利品,凌操的船舱里堆着半船铜钱,却分文未取,全给了阵亡士兵的家属。

有老兵劝他:"你不怕将军说你收买人心?"

凌操擦拭着那把从敌军手里缴获的环首刀,淡然道:"弟兄们把命交出去了,这点钱算什么。"

这话传到孙坚耳中,更添了几分器重,特意将自己用过的犀皮水犒赏给了他。

初平三年,孙坚征讨荆州,在襄阳城外被黄祖的部将吕公暗算。

消息传来时,凌操正在汉水操练水军,听闻主帅阵亡,他猛地拔出刀砍在船舷上,木屑飞溅:"黄祖匹夫,此仇不共戴天!"

当晚,他率三百精兵驾着快船偷袭黄祖大营,斩杀守将十余人,缴获的粮草足够全军三日之用。

孙策在江东继位后,凌操成了最得力的臂膀。

这年他二十三岁,已是身经百战的宿将,脸上添了三道刀疤,却更显悍勇。

在攻打刘繇的牛渚之战中,敌军在江面布下铁索阵,战船首尾相连如铜墙铁壁。

孙策召集众将商议破阵之法,凌操却早已带着亲卫潜水摸到铁索连接处,用淬了油脂的麻绳缠在锁扣上。

"点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火借风势迅速蔓延,烧得铁索通红。

凌操第一个跳上敌军战船,环首刀劈砍如电,将敌将的首级挑在枪尖上大喊:"刘繇已败,降者免死!"

敌军见主将被杀,顿时溃散。此战后,孙策亲自为他斟酒:"公绩之勇,江东无双!"

凌操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抹了抹嘴道:"只要能为将军打下江东,凌操万死不辞!"

他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火焰般的光芒,没人知道这光芒里,藏着多少淮水少年对"忠义"二字的执念。

建安四年的长江,浪涛比往年更急。凌操站在"破风"号战船的甲板上,望着北岸的皖城,手中的环首刀被江风吹得呜呜作响。

三天前,孙策下令攻打庐江太守刘勋,凌操的水军被命为先锋,需在今夜突破皖水防线。

"将军,水温太低,潜水凿船怕是要冻坏弟兄们。"副将周兴搓着冻得通红的手。

凌操解下身上的皮裘扔给他:"把这个拆开,给水性最好的二十个弟兄做护具。"他指着远处敌军的了望塔,"三更时分,你带船队从正面佯攻,我去端了他们的眼睛。"

三更梆子响过,周兴的船队果然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

凌操带着二十名亲卫,嘴里衔着短刀,像一群黑鱼潜入水中。

皖水的暗流比淮水更险,好几次有人被卷向礁石,都被凌操伸手拽了回来。

摸到了望塔下,他用特制的铁爪抓住木桩,如壁虎般攀援而上,一刀割喉解决掉哨兵,随即竖起信号旗。

孙策的主力船队见状,立刻发起总攻。

凌操在了望塔上指挥调度,哪里敌军密集就命船队冲击,哪里防备薄弱就让火船靠近。

战至天明,皖水防线全线崩溃,刘勋带着残部逃往曹操麾下。

打扫战场时,士兵从刘勋的营帐里搜出一箱金银,凌操却让人全部登记入库:"这些都是庐江百姓的血汗,分文不能动。"

孙策入驻皖城后,听闻凌操的事迹,笑着说:"公绩如今不仅勇猛,更懂体恤百姓了。"

凌操躬身道:"末将只是记得,当年在家乡打鱼时,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这话让孙策想起自己少年时的颠沛,当即任命凌操为庐江都尉,镇守皖城。

在庐江的一年里,凌操没让士兵骚扰百姓,反而组织船队疏通淤塞的河道,帮农户运送粮种。

有老渔民带着孙子来军营,指着凌操说:"这就是当年淮水边上的好后生,如今成了咱们的父母官。"

凌操握着老人的手,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自己离家时的誓言,终于有了些许慰藉。

建安五年春,孙策决定征讨黄祖,彻底报杀父之仇。

凌操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临行前特意回了趟淮水老家。